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81阅读
  • 0回复

今日闻君霓裳曲——龙源之声《江南丝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明媚阳光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4-24
— mawhole_move —
         一款由龙源之声公司出品的《江南丝竹》唱片悠然响起,丝竹之间散发出的那份儒雅逸致,醇美清新,是当下浮躁的世事中难以体味的,思绪也不禁随着那乐声陶陶然起来了。
说到江南,记忆倏然走近那幽深的小巷,脚下好像要踏出水印,四周也都是湿漉漉的。河道两旁鳞次栉比排列着高大屋檐的房子,像鲁迅《社火》中所述的乌篷船在河上悠哉的往返着,若是早晨,又下起淅沥沥的小雨,一切都笼罩在雾气之中,朦朦胧胧的,别有一番韵致;若是入夜,秦淮河岸精美楼阁的串串霓虹,映入泛着涟漪的水面,乌衣巷口王谢高大的院墙依然默默俯视着匆匆的过客,而这一切的景物大都是由于水的润泽,江南素有水乡之称,因之美丽,入诗、入画、也入乐。

    在中国古典文库中,描写山水景色之作俯拾可见。晚唐诗人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盛唐的山水诗画大家王维之作更是惟妙惟肖,名句不休。像为人熟知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其画作更不乏稀世珍品,每每佳句名画,无一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语)。而这些诗画,深入一层,便可以品出音乐的味道来,像“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似已声若有闻了。他的名作“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敌人。”确早已有后人谱上乐曲,传唱至今,这里提及的诗画入乐,是说我国的传统音乐与诗画不分,融为一休,倘不能明晰这一点。那么对民乐的博大精深也就是自然难以理喻了。

    说到丝竹,却并不是仅仅指制作乐器的材质而已,这里说的是江南丝竹连在一起的音乐概念 。“江南丝竹”是指广泛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的民间乐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以上海为中心出现了许多演奏丝竹的团体。这种乐队一般以二胡,笛子主奏,辅以箫、笙、琵琶、三弦、扬琴、秦琴、板鼓等乐器组成,而且每种乐器都以共基不同的色彩在乐曲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效果,这也是可以说饶有特色的中国“室内乐”组合形式。“江南丝竹”的曲调主要来源于民间器乐曲牌,古曲和外来曲调等,突出表现了我国民间器乐支声复调的和声特色(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档让路等),形成了”小、细、轻、雅的演奏风格,21世纪初被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南丝竹”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相对成熟与定型的《三六》、《欢乐歌》、《云庆》、《中花六板》、《行街》、《慢三六》、《四合如意》、《慢六板》八大曲牌,也即与这款唱片听者展示的大致相同,于此可一一口味其间。这些曲牌,并非从曲名上以“标签”的方式体现出乐曲的内容,而是让听者在音乐的呈示中,去细细品赏在“江南”这个特殊的背景下,从这些特技的景物与人文中所幻化出的深邃的音乐内涵。像品诗,品画一样去品乐,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品”字了得,虚虚实实,深不可测,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欢乐歌》乐曲以中速开始,曲调明快热情,缠绵婉转,沁人心脾;当旋律转快,跳跃的节拍,带给人清新的愉悦之感。此曲是以一个快板的“基本曲调”放慢加花,即环绕骨干音上加以装饰而成,常用于喜庆热闹的场合,以表达人们欢乐的情绪。

    《三六》这是一首快速乐曲,密集的音符,高低翻飞;弹打吹拉,穿插其间,无穷运转,透出一种十分欢快机敏的情绪,此曲又名《三落》,“落”即乐段落音的意思、原始谱收录在李芳园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里。其又根据加花的程度,分为《老三六》(即《原板三六》)、《中板三六》、《花板三六》三首独立的乐曲。

    《行街》此曲以行板的速度悠扬启奏,像一行乐手边走边奏,即景生乐、美不自禁的情景。表面上让听者感觉到是二胡和笛子合奏控制着音乐的主调,然而细听起来他们各自以及与他乐器又有许多极为细微的变奏,从而使乐曲增加了许多新鲜的活力;到了快板,所有的乐器竟然奏起来,并逐步把喜悦的情绪推向高潮。“行街”即是边走边奏的意思,此曲由《四合锣鼓》的第二部分“凭轰狂”加花改编而而成。

   《云庆》此曲启奏表情极为细腻,充满了淑女般的冥思与俏丽之美;慢而不虚,快而不拙,曲调轻松优雅,极富韵致。全曲分为三段,首段悠扬抒情,中段明朗活泼;尾段情绪热烈,节奏顿挫有力。
《霓裳曲》这是一首让人飘然令人欲仙的乐曲,沉稳的节拍,舒展优美的旋律;举重若轻,意境深远。此曲是根据传统曲牌《玉娥郎》改编而成,由浙派古筝名师王巽之先生传谱,再由孙裕德等上海名家不断加工而成丝竹精品。

   《中花六板》二胡与箫做低回婉转的对奏,情意悱恻,时分时合,不乏民族音乐支声复调的范例与精品。《中花六板》是由《老六板》放慢加花而成,即将节拍逐层成倍扩充,而速度逐层放慢,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是江南丝竹文曲的代表作。此曲拟“舜熏五弦,以歌《南风》”之意,取名《熏风曲》,故也称《虞舜熏风曲》,格调则极为雅致。

   《灯月交辉》此曲由王巽之先生传谱,描写元宵佳节,欢愉快乐,明月与灯彩相映生辉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民俗风情画卷。

   《 慢三六》用两把定弦不同二胡合奏,音域高低相配,二人演奏气韵相合,极为默契,此曲由沈凤泉先生根据同名乐曲改编而成,其节奏和缓,秀雅流畅,极富情韵。
总之,“江南丝竹”音乐优美而清秀,与江南秀丽的山川景色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情致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听到的音乐的褒奖与共鸣。本文标题借“霓裳曲”以表达笔者对“江南丝竹”演奏者们的赞扬,因为史称由唐玄宗谱曲的一首《羽衣霓裳曲》有神曲之说。在这款奏者野培新与她的同伴们,以及从事音响技术的CD制作者们,从一曲一音,一字一号中流露出的对传统音乐的恭敬与挚爱,运用娴熟的演奏技巧,将“江南丝竹”演绎得活色生香,此时,又不禁让人联想起阿炳年轻时在雷公殿道观中向长辈认真学曲,二胡宗师刘天华徒步数十里向民乐名师周少梅求教的情景。祖国的民族文化遗产就是在这样一代代的继承中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传统是一条河流”。但愿这一条亘古至今的河,不会在某一代人上断流,而让它永世留伟,去滋养着华夏的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