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31535阅读
  • 164回复

向朋友借了一台M88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9-11-10
老赵,不争论了,关于前极,信号线,你都是想当然了。有机会,欢迎你来我这听听。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9-11-10
不过,我的确有些虎头蛇尾,没有好好描述M88的特点和仔细讲讲M88换胆的心得,有些对不住朋友了。不过我前面讲的管子搭配,大方向不会有问题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前几天和叶兄联系了,他还是很忙,没空自己来听。机器暂时就放在我这了。
德根的6SN7,大盾的ECC32,黑座的U52和U54,接下来几天都会到的。还向朋友要了信号线,大家有兴趣,可以来听听。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9-11-10

老赵,不争论了,关于前极,信号线,你都是想当然了。有机会,欢迎你来我这听听。



不是争论,讨论而已,呵呵。

AQ的线材,原来我是特约经销的,后来威达退出国内代理,现在还有销售库存的线材,应该还是了解的。

艺术家的机器,我们也在经销。

前级,我可能不是非常确切的了解,不过,M88是一台合并的机器,并不合适直接加用前级的。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9-11-10
楼主帖子前半段的听感与折腾经过可以说是客观的,后半段就跑了题了,呵呵。
不同的功放(而且是不同电路结构和不同的管子)推同一对音箱,前端器材和线材也是一样的。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
楼主听的是这种灵敏度较高的音箱,如果换成ATC、单拿的低灵敏度音箱再拿M88和单端300B比较会是如何?
不知不觉我们就会进入比较的误区,呵呵。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9-11-10
我在自己家里用过6台胆合并,用上前极并非都能取得满意的声音。这和前极和合并机都有关。
M88在我这,接上我的前极后,细节明显多了,动态更好,也更加容易平衡。不过肯定不是原味的M88了。
艺术家的CD其实也就是3000元的水准中比较健康的(不过3000元的CD健康的极少)。说真的国内的设计师对声音的把握能够让我感觉满意的,也就是于大胡子了。我的CD调整的过程真是痛苦无比,我不想再回首,声音没搞好时,心里很难受,花了很多钱,确完全没法听。我个人其实没有能力弄好的,还是最后再朋友的帮助下,取得了成功。许多朋友来我这,都会下结论,我的CD要升级。我估计是因为我的CD价格太低了。我其实很希望有朋友把Naim和英国之宝搬来,让我实际试试,找到差距后,我再升级。
线材我更加不敢多讲,我是比较了AQ的美洲虎和三越的卡达斯,最后定下美洲虎。美洲虎的线条,低频的量感,延伸,质感都比卡达斯好,卡达斯可能比较柔和些,但是结像大,声音有些糊。可能我的系统一直用AQ的响尾蛇,比较合适AQ。以前我讲过,半年前我的系统用过AQ的哥伦比亚,但是却无法让我有换线的年头。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9-11-10

楼主帖子前半段的听感与折腾经过可以说是客观的,后半段就跑了题了,呵呵。
不同的功放(而且是不同电路结构和不同的管子)推同一对音箱,前端器材和线材也是一样的。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
楼主听的是这种灵敏度较高的音箱,如果换成ATC、单拿的低灵敏度音箱再拿M88和单端300B比较会是如何?
不知不觉我们就会进入比较的误区,呵呵。

兄讲得没错。
不过有一点,斯大林的灵敏度是90DB,很多朋友认为很好推。其实喇叭好推与否,灵敏度只是一方面。在我这,87DB的Spendor和86DB的EPOS比斯大林好推多了。
其实我对M88改讲的都讲了,兄如果有兴趣,欢迎你过来。我很喜欢和烧友交流的。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9-11-10
我倒不是说M88如何如何,因为我也没听过M88,也没听过斯大林,只是看比较方法有问题,呵呵。
喇叭好推与否和喇叭的口径、制造材料等等都有关系,当然不只是灵敏度一个方面。
兄的探究精神很让人敬佩,有机会一定当面请教,呵呵。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9-11-10
通常,大功率的机器,加上前级,都会有力度增加,结像提升的感觉。至于说动态增加和细节增加,通常更多的收到了假象的迷惑了。

在输入电平足够的时候,加用前级,通常是大信号得到了更多的提升,小信号线容易受到掩抑,而动态,正常都是缩小了,只是电平水平增加,机器的响度增大。

好像M88,如果换用12AU7,其实动态是增加了,只是因为电平的减少,在力度、厚度和结像上不及12AX7,通常会有12AX7动态更大,细节更多的错觉。

如果,你换一台分析力和密度更好的CD机器,就会发现,卡达斯信号线细节才是正好,大小信号之间平衡自如的传递,不会让强信号有突出的表现。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9-11-10
玩音响,先是从后玩到前。

后来,就是从前玩到后了。

关注到每个环节,音源还是需要特别重视的,至少,要越过一个“坎”。

以NAIM的CD为例:

从一般大致聆听来说,CD5I-2,甚至以前的CD5I更加的有韵味,如果系统没有非常高的明晰度,听感上CD5I要比CD5X+FLATCAP更加的容易让人接受和喜欢,更加舒服。

但是,当系统通透明晰了,就会感觉,尤其是对比的时候,CD5X+FLATCAP要清晰干净了很多,低频的清晰度明显提升,声音的线条清晰,却薄了一些。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09-11-10
最近几周和朋友讨论了一些器材的搭配和评判的问题,及如何在个人风格喜好与hifi素质表现两个不同的方面去作相对平衡的追求。
看了jason兄和老赵的分析,受益良多,谢谢!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