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41468阅读
  • 184回复

介绍一下我的系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9-07-24

我的第一套器材是EPOS的ES11,Opera的R66和用了N年前800元的的新科DVD。一套鸡线。刚开声时自然是惊喜,比我听了10年的光驱推爱华耳机森记的M500和DT231要好很多。
很快就买了羽商的CD18和一些几百元的二手线材,当时主要就是反复调整环境和摆位,和不同风格的低档线,力争把声音搞均衡。HIFI是谈不上的,但是全频是均衡的,没有怪声。
很快就买了Spendor的3/1P,说真的两对箱子的价格相差几倍,改善的不多。一个烧友听了后,说了实话,如果是他,肯定把Spendor出了。我当时很盲目的,买了很多垃圾,可以凑成4套系统了,始终没有很大的突破。一些好朋友的水平也是一般,大家都是彼此彼此。
静下心来,感觉还是要好好学习,于是开始找些网站,请教许多DX。正好赶上当年的上海音展,花了很多时间仔细去听,让我有高兴又悲哀。没有一家的声音让我满意,勉强还行的是欧博的300B单端推15寸号角和声雅单声道甲类推单拿的C2。前者是味道,后者是均衡。要是两者相加就好了。我和我的一个最好的烧友商量了好久,决定上300B单端。现在想想一半是听了会展的声音,一半是虚荣心,想着300B单端用上了好歹也算是个烧了。
研究了几家,感觉还是欧博对胃口,于是就准备下手。展会的分体后极,太贵,担心买错,就准备买R5。5。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有二手的M500和T2,三件套,价格很便宜,但是机器有些问题。心里斗争了一个星期,最终还是冒险了。
.......

我并非说Spendor 1/3不好,当时水平不行,没把箱子的水平发挥。97年试EPOS的ES11和1/3的价格,好象是4000多和7000多,差距也还行。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9-07-24
Opera M500和T2到家,光是外观就让我喜欢。大大满足了虚荣心,有些高档器材的味道了。不过喜好胆机的朋友,其实多半和我一样,喜欢晚上关灯,看着大小灯泡,发出美丽的光环。
[attachment=54673]
这不是当时的照片,是现在的。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9-07-25
楼主什么时候升级呀 把这套功放让我也感受一下 很多年以前在朋友那里听过它 一直没忘记呀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9-07-25

楼主什么时候升级呀 把这套功放让我也感受一下 很多年以前在朋友那里听过它 一直没忘记呀

呵呵,我的这套可能会一直保留,以后升级也会留着,黄河兄有机会欢迎来交流。
网上M500,T1T2还是有出的。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9-07-26
我的理想 AUDIONOT 300B 推瑞宝 现在瑞宝有了 300B还没有试过 M500推瑞宝是以前在一位前辈那里听到的 尽管很久之前的事情 但是那声音还是一直萦绕耳间 从那时候开始发烧 呵呵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9-07-26
同意,网上有名的工作室,他们在频响精度方面也就是马马虎虎,大部分只是简单的声学装修,但是真正专业的听音室那么成本是非常高的,我们都承受不起。 小房间50Hz确实是个难解决的问题,不知道lz的房顶是如何处理的,我觉得小房间还是平均吸声的好,对于50Hz,轻松处理好它的倍数就可以了,加上摆位来调整,太复杂的处理,把握不好,容易范错误。
既然lz有B&K2250,有数据说话,为什么不试试永田氏口袋共鸣器。我觉得靠墙角那点体积的陷阱,对付超低频驻波效果甚微,小房间也就妥协在这,所以我把目标放在房顶。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9-07-26
忘记问楼主,老款斯大林放交响如何,这也是我升级目标之一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9-07-26

同意,网上有名的工作室,他们在频响精度方面也就是马马虎虎,大部分只是简单的声学装修,但是真正专业的听音室那么成本是非常高的,我们都承受不起。 小房间50Hz确实是个难解决的问题,不知道lz的房顶是如何处理的,我觉得小房间还是平均吸声的好,对于50Hz,轻松处理好它的倍数就可以了,加上摆位来调整,太复杂的处理,把握不好,容易范错误。
既然lz有B&K2250,有数据说话,为什么不试试永田氏口袋共鸣器。我觉得靠墙角那点体积的陷阱,对付超低频驻波效果甚微,小房间也就妥协在这,所以我把目标放在房顶。

我的顶是吸声板吊顶,空腔留了500-250mm。

永田氏口袋共鸣器就是赫尔姆兹共振吸声腔吧,我现在两个就是。这个DD,要做到实际的理论效果,施工要求很高。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9-07-26

忘记问楼主,老款斯大林放交响如何,这也是我升级目标之一


我用的是老款,是我喜欢的风格,交响和大作品也是我主要听的。感觉还是可以。
讲讲缺点,供你参考。
低频要处理好,难度较高,房间大些好,起码要离开墙1米。注意对线材和功放的选择。
声场,舞台感,不是他的强项。
很多人都说斯大林高频延伸不好,要加超高,我不是太赞同,但是要把高频的空气感搞出来,难度的确很大。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9-07-26
我的发烧经历,在HIFI168上的换胆初感记上都有介绍,基本是从600多页开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早期的很多发言,受限于器材,个人的欣赏水平,有些误导的成分,不过都是我的真心话。
我想谈谈我在发烧历程中的一些感受,供大家参考。
1。发烧在主观上要有热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不是空话,是我的肺腑之言。我认识很多朋友,声音比较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都有些问题。
2。发烧要有经济实力,有空闲时间,要有些水平相近的朋友,更要一个好的老师。
3。要有钻研精神,希望通过买高价器材就能取得好声,绝对是错误的想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