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朋友到我这来,我们也是网上刚认识的。
他带来了一些CD,主要是弦乐,在我的300BSE上播放了。那天系统没搞好,质感有些偏强烈,但是没想到由于软体的原因,反而比较适合。
他和我应该是很投缘的,他坐在沙发上4个半小时,就着一杯白开水,竟然没有挪窝。他对我的系统评价还是可以。我们更换一些搭配时,大家的观点都是非常的类试。那天,我非常的开心。
我最难忘的是,他刚从外面带来了一台前极,替换我的前极后,我感觉声音的柔润度,有些欠缺,但是密度太好了。我自认我的前极素质极好,没想到那天密度上碰到了对手,远远不如。真是长见识了。朋友说这台机是他一个朋友DIY的,也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我用这台前极时,听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感觉气氛是比我那台差些(至于其他的一些方面,存在搭配和调校,简单换上不能算数的),润泽和婉转方面不够,朋友也说是的,现在校声是40%的胆味和60%的石味,他也感觉可以改成60%的胆味比较好些。这台机的最大特点是动态和密度,听钢琴真是太合适了。坛里的南桥兄最欣赏我的系统的地方就是密度,那天他要是在就好了。
那天我们感觉最好的是:
一张瓜那利琴演奏的弦乐和钢琴的二重奏,古典的气氛太好,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子斜照进来,舒服的躺在沙发上,真是人声最美好的享受,临走前,朋友把那张CD送给我了。
另一张是阿淘的歌,用朋友的前极播放的,我刚才讲了,密度和动态大的惊人,我后来每换一个搭配都要试试。看来我是没法忘记这个感觉了。
我本来也想让他听听M88的,可惜没时间,另外,他已经用过了S84 M34和M88,对他们的声音特点很了解的。他说,他现在其实不是太关注系统的声音了,更注重音乐的本身,他也希望我以后会再次沉浸在音乐中,少折腾些硬体。
临走,我想去听听他的系统(呵呵,是梦幻中的梦幻啊,我想按照他对音乐的理解,应该是可以搭配和调校好的),可惜,他也是空中飞人,要等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