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36998阅读
  • 798回复

克莱因蓝——漫谈爵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08-06-30

Serendipity
遇见爵士
麦可·卡尔森(Michael  Garson)键盘
RR-20CD
  
.......

甚是!
录音典范之一
M2A3 & Goodmans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08-07-02
The Silver Collection:The Astrud Gilberto Album
永恒的印记
艾丝特-吉芭托(Astrud Gilberto )演唱
VERVE 823 451-2





慵懒迷人的声线配上优美的旋律和摇摆的节奏,难怪Bossa Nova能轻易占据了乐迷们的心。然而喜欢追本溯源的我们却发现,最初的Bossa Nova远没有现在这般味道浓烈,比起小野丽莎、铃木重子那些充满甜美浪漫气息的歌曲,它们显得相当"清淡",优雅地泛着淡淡的哀愁。少了现代电子合成的华丽配乐,人声显得尤为重要,那时的Bossa Nova乐界也有一个女王,她就是Astrud Gilberto。

Astrud Gilberto进入爵士乐界的故事也相当传奇。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Bossa Nova的历史。Bossa Nova是融合巴西桑巴舞曲和美国西岸冷爵士的一种"新派爵士音乐",它自50年代末期在巴西兴起,成为50、60年代巴西新流行音乐的代名词。1963年,对巴西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著名冷爵士乐手Stan Getz邀请巴西著名作曲家"Bossa Nova之父"Antonio Carlos Jobim和"Bossa Nova皇帝"Joao Gilberto一起到美国录制《Getz/Gilberto》,为了让这张专辑里的音乐更容易被美国听众接受,需要在主打歌曲《the girl from ipanema》里加入一些英文歌词。然而Joao Gilberto不会英语,Stan Getz便提议让Joao的妻子Astrud Gilberto来演唱其中的英文歌词。于是在这偶然的机会下,Astrud Gilberto在这张举世闻名的经典爵士唱片中亮出了她柔美而独特的嗓音,若有若无的隐约美感,让全世界都为之惊艳!

喜欢Bossa Nova的爵士乐迷也必定会热爱《the girl from ipanema》这首名曲。有时我会想,如果没有了Astrud gilberto偶然的加入,这首名曲是否还能成为拉丁爵士乃至整个爵士乐界的传奇,成为被世界各地的爵士乐迷传颂了将近40年,仍使人们对其念念不忘的Bossa Nova经典呢?这实在是很难说。世事就是那么的奇妙,Astrud Gilberto成就了《the girl from ipanema》,而这位"伊帕内玛姑娘"也成就了Astrud Gilberto的歌唱事业,使她从那个默默隐匿于"Bossa Nova皇帝"Joao Gilberto耀眼光芒后的小贤妻,一跃成为Bossa Nova乐界的女王。从老式的留声机到现代的CD唱机,她那纯美明亮的歌声仍然在流淌,她也成为爵士乐迷心目中那个永远青春不老的依帕内玛姑娘。

Astrud的声线以及她的演唱风格在当时是很特别的,慵懒惬意,感性而又漫不经心,不同于其他主流爵士女歌手。而现在出现了不少模仿她或与她很相像的女歌手,小野丽莎也可算是一个,第一次听她的《Pretty World》时,我便觉得她的唱腔与Astrud Gilberto的很相像,只是声线比Astrud的来得沉厚些。这些新生代的女歌手以她们更为慵懒甜美的歌喉掳获着那些初入门的爵士乐迷的心,于是一些老乐迷们也开始对这种演唱风格习已为常,甚至会觉得她们演唱的Bossa Nova过于甜腻。

岁月流逝,Astrud Gilberto的歌曲却醇香依然。每当我们回想起Astrud演唱的《the girl from ipanema》时,总会感受到她的清纯自然,她的演绎虽然略显稚嫩,却独具一种未经雕饰的美。说句实话,她的演唱技巧不高,以至于有些乐评人认为她实在是歌艺平平,但她的演唱流露出一种朴实真挚的美。她那纤细而又坚实明亮的歌喉略带沙哑,于是便呈现出一种天鹅绒般的质感,还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她的吐字也很有韵味,带有一种异国的风情(可能是由于英语不是她的母语)。不少爵士女歌手都会在演唱中用华丽的转音来突显自己的歌唱技巧,而Astrud的转音随性自然,虽然不明显,但却愈发显出她的清新俏丽。有人说觉得她的声音是最性感的,也有人说觉得她的歌喉有着无人能及的清纯。她的歌声流露出一种天真单纯的快乐,因为天性使然,也因为她只唱让自己感到快乐的歌曲。她也演唱Standard Jazz,还有一些抒情歌曲、舞台剧,但她从来不把自己与Ella Fitzgerald等人相比较,但是她在爵士乐迷心目中的地位并不输于那些技艺超群的爵士女伶。很多乐迷都是对她"一见钟情",在第一次听到她的演唱后,便被她的歌声占据了心灵,总是念念不忘,看来Astrud Gilberto真是魅力非凡。Astrud Gilberto灌录过的专辑也颇多,1996由Verve公司出品的《Jazz 'round Midnight》系列Astrud Gilberto专集收录了不少她演唱过的名曲,如《Fly me to the moon》《Misty Roses》《shadow of you smile》等,她的歌喉在这些歌曲中折射出了不同的光彩,确实很美。

接近晚年时,Astrud Gilberto的声线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当然,她的演唱变得更够火候了,富有成熟性感的韵味。虽然这些年来爵士乐界不断涌现出和她的声线、风格都差不多的女歌手,但没有一个能取代她在乐迷心目中的地位,而仅能望其项背。当年美国Down Beat杂志给她的评语是:以流行观点而言,她的歌声令人难以抗拒。因此她不单受到了爵士乐迷的爱戴,也受到了流行乐迷的拥护。受她影响的民谣、摇滚、流行歌手也有很多,如美国著名民谣女歌手Suzanne Vega,她那慵懒清新的歌喉就和Astrud Gilberto的有七八分相像,她也透露自己深受Astrud及其音乐的影响。

Astrud Gilberto生于巴西长于巴西,也有着南美女子那种明艳妩媚的脸,然而她却不像另一位巴西Bossa Nova女王Elis Regina那样热情如火,《Misty Roses》中淡淡的喜悦,《shadow of you smile》中淡淡的哀愁,她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此的恬淡,却让人如沐春风,在将近半个世纪的爵士空气中留下了经久不散的清香。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08-07-02
YOU STILL DON T KNOW ME 
你仍然不认识我
卡门(Carmen Cuesta)演唱
SKP 90562





西班牙爵士女诗人 Carmen Cuesta-Loeb 出生于西班牙的马德里,15岁开始自己创作歌曲,曾经参加戏剧演出。

1979年与来自美国久负盛名的smooth Jazz吉他手恰克洛柏(chuck Loeb)初次相遇,相恋三个月后即闪电结婚。当时洛柏与萨克斯飚大师史坦盖兹(stan Getz)正在法国、西班牙等国家进行巡回演出,为他们证婚的正是史坦盖兹。

随后,他们共同在纽约生活。在度过了早年的艰辛生活后,Carmen与Chuck共组「平行线」(paralelo),其风格混合了jazz、 pop、 rock和latin风格。活跃于纽约地区的各大爵士俱乐部,合作的对象也都是东岸爵士乐名人,其中包括曾获得十项以上葛莱美奖的萨克斯飚手麦可布雷克(michael Brecker),并在纽约知名的night club演出。

同时,Carmen开始在西班牙语电视台主持音乐评论节目,但一年后她怀孕并退出。1985年,她第一个女儿的出生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除了照顾家庭,她将闲暇时间用在了读书和网球运动上,还重新开始在大学攻读文学学位,并且取得了网球教练的资格。此外,Carmen还为Chuck的音乐工作室担当制作人和音乐编曲人,参与Chuck的每一张专辑,也曾经帮吉他大师jim Hall(吉姆霍尔)、earl Klugh(厄尔克鲁),跨界爵士萨克斯飚手grover Washington Jr(小格佛萢盛頳)、阿根廷萨克斯风大师gato Barbieri(多巴比耶里)以及spyro Gyra「爵士光环」乐队等撰写词曲。

1996年开始,她开始录制自己的唱片 “One Kiss”并重返音乐世界,而第二张唱片 "Peace of Mind"更是大红大紫。她的第三张专辑是西班牙语的"Jazz en la Costa"也非常成功。

Carmen创作不懈,持续参与乐坛活动,再加上她特殊的拉丁女性魅力、自然而充漨质感的坅润嗓音,个人专辑发行后广受好评,她的歌曲在欧洲各大smooth Jazz电台有很高的播放率,清新派的时尚风格十分受欢迎。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08-07-02
The Silver Collection:The Astrud Gilberto Album
永恒的印记, 艾丝特-吉芭托(Astrud Gilberto )演唱
VERVE 823 451-2

看得俺心旷神怡,马上订了一张!
勇气被公认为人类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它是可以决定其他品质的品质。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08-07-02
THE BEST OF PLAY BACH 
玩尽巴赫
贾克·鲁西耶(Jacques  Loussier)爵士三重奏
TELARC SACD-63590 





贾克·鲁西耶(Jacques Loussier)1934年10月出生于法国西北方的一个小镇昂热。10岁时正式接触音乐,开始学习钢琴。16岁时,他进入法国国家音乐学院深造,在作曲及钢琴技巧方面都有很不错的成绩。虽然接受正统的古典音乐洗礼,但是贾克·鲁西耶对爵士音乐的兴趣却非常浓厚。1959年的秋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一时兴起半真半假的以爵士乐风格弹奏了一曲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没想受到朋友们的热烈欢迎,让他由此产生了一个突破性的想法:把他喜爱的作曲家巴赫的所有作品,以爵士音乐的方式,重新介绍给喜爱音乐的人们。于是他组成了贾克·鲁西耶爵士三重奏,开始将巴赫的音乐重新编曲,并在各种场合中演出。甚至,登上了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舞台。

在厌倦了到各地巡回演出之后,1978年贾克·鲁西耶爵士三重奏乐队宣布解散,不过,1985年巴赫诞辰三百周年纪念,他在众人的劝说下,又决定重新组建乐队,为此他邀请了打击乐手Andre Arpino和贝司手Vincent Charbonnier加入演出,三人的携手合作使得他们的声望和唱片销售量再次攀上了另一个巅峰。

美国TELARC最近再次将上世纪90年代该乐队录制的一系列巴赫音乐的录音重新整理,挑出精华,并重新混音,推出SACD版本。事实上,当年贾克·鲁西耶三重奏的唱片录音效果之杰出就在发烧友中有口皆碑的,制成SACD后,效果当然更上一层楼。钢琴的声音除了更加通透之外,泛音更是多出一层;鼓声的实体感更加强烈,贝司的弹性更加饱满。如果您以前有CD的版本,听过SACD版本,我建议您把原来CD送人吧,因为两者的差距实在相当明显,比较已经不具任何意义。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08-07-02
1985年版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08-07-02
2000年版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08-07-04
The Essential Celtic Woman Collection 
浪漫居尔特发烧精选
欧美众艺人演唱 
Dara 104(2CD)
 




Celtic 音乐的一个经典合集(双碟),精选了12位凯尔特女歌手的24首知名歌曲,别说凯尔特乐迷不能错过,即使非凯尔特乐迷们也不能无视的,只要你有一双欢喜天籁的耳朵!继佳评如潮的“女人心”系列之后,英国名厂  DARA  再度推出浪漫凯尔特发烧精选,洋溢着女性柔美的特质与细腻温暖的声音之美,满布爱尔兰凯尔特优美、如诗,荡气回肠的音乐色彩与聆听性。

Sinéad  O'Connor(辛妮·奥康娜),天后 Mary Black 及其妹 Frances Black,Eva Cassidy,Dolores Keane,Maighread & Triona Ni  Dhomhnai,Maire Breathnach,和手风琴演奏家 Sharon Shannon 等发烧名伶深情演绎,窃以为用“超经典”来形容也不为过!

凯尔特 Celtic,也有人译作“克尔特”、“居尔特”或“塞尔特”音乐,很多人都直觉的把它与爱尔兰划上等号,事实上,它并不是爱尔兰人的专利,只不过因为这个领域最成功的许多艺人或团体都往往来自爱尔兰。其实,爱尔兰只是凯尔特民族活跃的地方之一。

凯尔特人,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大约在五千年前兴起了,最早主要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后来分布范围日益扩大,从不列颠群岛到巴尔乾半岛都有,而且往往居于统治者的地位,希腊人所说的“克尔图人”和罗马人据说的“高卢人”,事实上就是凯尔特人。由于在文化上相当的强势,欧洲各国都深受他们的影响,可惜由于人口过剩、社会关系紧张、以及扩展版图太过激进,从西元前二世纪开始,逐渐由盛转衰,受到罗马帝国与日耳曼部落等的夹击之后,失去了统治者的优势,连他们的文化也受到罗马帝国的同化,只有在爱尔兰和不列颠还保存得比较完整。

在很多人心目中,凯尔特人即为爱尔兰民族,这也许是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给公众造成的印象。事实上,凯尔特人原为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居住在中欧、西欧的一些部落集团,经过漫长迁徙来到英伦,其后代今散落于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北部与西部山地各处。凯尔特人包括爱尔兰人、苏格兰高地人、威尔士人及康尼士人,他们大多操双语——英语和本族语(盖尔语或凯尔特语),但往往不同地区的同族后辈,语言上会有较显著的差异。除了文字或文物研究可以证明他们之间的族源关系,最直接的方式是倾听他们用小竖琴和风笛奏出的音乐,那种古老的、源远流长的音乐,已成为连接不同地域凯尔特民族的文化纽带。 

然而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闻名于世的凯尔特风味作品,大都出自于那些远离凯尔特文化中心的、散居于美洲大陆的凯尔特移民后代,如歌手丹尼斯·戴,竖琴手艾米丽·米切尔,多种乐器演奏家凯特·史密斯、罗伯特·怀特。当然,出入于此的也不乏古典乐界的名流,如罗伯特·肖合唱团、阿瑟·福莱德率领的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吉它名家约翰·威廉姆斯、长笛演奏家詹姆斯·高威;居住在英国本土的约翰·泰夫纳  ,也曾以古典手法出版过基于凯尔特传统的现代交响乐《凯尔特安魂曲》。这些艺术家利用改编凯尔特民间音乐,创造出一些“别有风味”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会令人理解为古典音乐的通俗表现。论到真正扎根于凯尔特文化的艺人,依然要看那些来自英伦三岛的当地居民。 

正如上面人物所体现的,对年轻的后辈而言,他们成长期所经历的音乐已不单是凯尔特的诗性民谣传统,而是整个西方音乐的大背景。这一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最引人注目的民谣歌手是艾琳娜·麦克伊芙,在国际上最知名的则是小红莓。在爱尔兰历史上最畅销的专辑《女人心》(麦克伊芙的作品)中,既有凯尔特的激荡,也有美国民谣的温和,既有古雅的竖琴、拨弦古钢琴,也有大量的弦乐、浪漫感性的流行元素和摇滚乐的热情。麦克伊芙在爱尔兰交响乐团任过四年专业提琴手,她的音乐最擅于将富于爆发力的摇滚与雅致的古典音乐融于一炉,而她富于洞察力的音乐语言,则受益于美国的迪伦和加拿大的柯恩。小红莓离纯正的民谣更远,在他们的音乐里充满了世界各地各种民间音乐的影响,但他们保持了对自然的尊重,音乐绚丽却仍能回到比较单一和本真的状态。

风笛起源于古罗马,是广泛流行在欧洲的民族乐器,它是一种带有空气袋的吹奏管,由演奏者向风袋吹气,再把风袋内的气流压送到装在风袋上的簧管而发音。罗马军队入侵大不列颠的时候,风笛传入苏格兰。风笛是一种很难演奏的乐器,据说,500个吹风笛的人中只能出一名优秀的风笛手。现在,虽然风笛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流行开来,但是一提起这个乐器,大家仍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苏格兰人。

风笛是一种很特别的乐器,象是画眉鸟的嗓子。在风笛甜美的声音里,有一缕隐约的沙哑和沧桑--每一个尾音,都会非常随意,留下一个回旋的音符,散漫慵懒的吟咏着流浪,寂寞,纯粹,纯洁而洒脱的感情。

爱尔兰音乐就是如此的干净而飘,苍凉而远,总是能唤起一些伤感哽在喉里,唯有轻轻叹息,似乎想去挽回些什么……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08-07-04
More Adventures 
欧风爵士
查特·贝克 等十余名爵士名家演奏 
Enja SPE11962   





1971年夏天,两位爵士迷马提亚‧温克尔曼 (Matthias Winckelmann) 和霍斯特·韦伯 (Horst Wiber),基于对Jazz的热爱,于是决定合作纪录他们所热爱的音乐。和大多数独创品牌一样,源于幕尼黑的ENJA唱片公司,经过二十多年来的耕耘,终于成为欧洲一流爵士厂牌中,最卓越耀眼的金字招牌。从70年代早期全黑白的封面开始,ENJA唱片在视觉感受投入相当多的心力,光从她今日饰以彩色照片和极具内涵的解说中便可知晓,更遑论她那高水平的卡司阵容与录音技术。本专辑收录了ENJA于1996-97年发行的13张专辑中,最具象征意义的13首爵士乐曲以飨乐迷,首首精采、支支动人,请千万不要错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08-07-05
Side by Side
最佳拍挡
Oscar Peterson, Itzhak Perlman
奥斯卡·彼得森钢琴,帕尔曼小提琴
TELARC CD-83341
   





此张大碟由钢琴家奥斯卡·彼得森与小提琴家帕尔曼合作的爵士唱片,概括起来就是:即兴,自由,高难度。以第3首“GEROGIA ON MY MIND”为列,一开始彼得森在左后方边打拍子边说:“ONE,TWO ,YOU ALL KNOW WHAT TO DO ”。然后由吉他和鼓,拨展开和弦,帕尔曼的小提琴先忠实地奏出主旋律,反复时沉稳的贝司适时加入,接着变奏一次后才是彼得森的钢琴出现,丰富的乐句变化在这儿发挥得恰到好处,把这首已经不知多少人演唱过的名曲再作了一次完美的诠释。“MAKE THE KNIFE”是难得一见的快板演奏。小提琴从一开始就似脱缰野马,并加入了许多装饰音;彼得森的钢琴当然也不甘示弱,马上展开速弹,整个曲子在毫无冷场的气氛下显得相当热烈,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此外,碟中有许多令人心醉的情歌。“STOMY WEATHER,” “MISTY”, “YOURS IS MY HEART ALONE”,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帕尔曼的小提琴在此大加发挥,那华丽无比的音质加上丰富的音乐变化,简直将乐曲蕴含的情感演活了。整张弦律不受技巧的搅拌,音乐的精髓得到彻底表达。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