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551阅读
  • 89回复

对Naim器材架感兴趣的请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ifi40c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11-27
— 本帖被 sanyue 设置为精华(2008-12-20) —
朋友准备做和Naim器材架类似的东西.  

每层有四重减振, 另加一个消除水平振动的机构, 转化为势能通过自重力加以消除. 另外加一个底座, 将器材架和地板再隔开.

非常有助于消除麦克风效应. 声音会更清澈透明. 可以充分发挥器材的潜力.


[attachment=46349]

[attachment=46350]
[ 此贴被hifi40cn在2008-11-29 10 ]
离线hifi40cn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11-27
[attachment=46351]

牛气的电源.
离线sanyue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11-27
呵呵,值得期待。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离线hifi40cn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11-29
不如乘机讨论一下器材架设计上的一些心得.

1. 器材架的目的
2. 器材架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方法.
3. 目前不同形式器材架的优点和缺点.

欢迎大家参加.
[ 此贴被hifi40cn在2008-11-29 14 ]
离线hifi40cn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11-29
1. 器材架的目的

除了整齐, 美观, 便于打理, 给听音一个"声音好"的暗示外, 最根本的目的当然是真正提高声音的质量, 充分发挥器材的潜力.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 不好的线材会成为系统的瓶颈能恶化声音, 特别设计的线材可以调整声音. 大家也同意, 听音环境更是另一个无法避免但又难以处理的重要因素.

但认识到器材架能提高声音的质量, 似乎并不多.

国外的音响杂志多次对市面上不同的器材架作了测试并公布了报告. 证明了好器材架确实对声音有"可辨别"的提高. 其理论依据是电路振动会产生磁场, 振动产生的磁场切割电路反过来又会产生有害的电振荡信号. 这就是所谓的麦克风效应(Microphonics). 用手敲击LP转盘, 或电子管功放, 立刻就能听到放大的回音. 只有尽量消除, 声音才会变得透明.

外国人有时非常客观. "可辨别"至少是指确有其事. 对于一个高水平的系统, 哪怕提高一点点, 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如果能带来"可辨别"的提高(举个例子: Dynavector 的XX-2唱头, 比17D3有"可辨别"的声音提高),  价钱可能要高一倍.

这样看来, 为"可辨别"的提高, 对于追求极致的烧友来说, 付出代价是值得的.

这也就是Naim特别为自己的器材设计专门的器材架的原因.

可惜, 价格太高, 一楼所贴的一个底座, 加三层要价将近两千"英镑". 而通常Naim的高级器材, 电源是分开的, 这就意味着要4,000镑才能买得了真正的Naim器材架.
[ 此贴被hifi40cn在2008-11-30 14 ]
离线yak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11-29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11-29
继续,关注
离线hifi40cn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11-29
2. 器材架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方法.

一是基本问题. 承重这比较简单. 只要做得结实就可以了. 美观和协调, 这需要设计者有一定水平的审美观.
二是防磁和线路之间的相互干扰. 这就要求器材架不能用含铁材料制成. 木材, 铝, 不锈钢是比较常用的材料. 如迫不得已必须用铁材料时, 至少要和器材保持一定的距离. 另外, 不同器材之间的摆放次序和距离也有影响. 比如, 有大型变压器的电源部分最好离放大部分远, 尤其是敏感的前级和CD机. 这是Naim通常将稍高端器材电源分开的基本考虑点.
三是隔振/震. 一方面是防止外来振动, 如地板传来的振动. 但是, 器材架通常只能放在地板上. 承重和隔离地板的振动是一对矛盾. 另外不同器材不可能放在不同的架子上, 只能摞在一起, 必须防止器材之间振动的相互影响, 尤其是共振产生的危害振动会加大.
四是减振甚至是消振.
五是保持器材的水平和稳定. 尤其是有转动部分的CD机和转盘.

其中, 隔振和消振是最重要又最棘手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器材架或多或少的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
[ 此贴被hifi40cn在2008-11-30 07 ]
离线saita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11-29
请兄弟详细说说,有意。
SME 20/2+NAIM CDS3+252+300+LINN 350
离线hifi40cn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11-30
最简单的做法是用稍重木材做器材架. 当然, 比起那些不稳定, 轻型的临时机架肯定会有改进.

但主观的听感更多的是由于机架木材的材质给人造成的心理联想.
[ 此贴被hifi40cn在2008-11-30 11 ]
离线hifi40cn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11-30
最常用的方法是:

使用厚重的材料做器材架, 这样振动力相对于器材架来说会小, 因而产生的影响就会小一些.  把器材通过底部的尖钉(减小接触, 加大压强), 尽量固定在地板上, 期望通过地板以固定整个机架.

上面的帖图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 目前家庭普遍使用下面空的木地板, 本身就比较轻, 易振. 而且长条形的木地板沿长度方向可以将振动传得很远. 使用这种器材架得不到好声是自然的事情了. 改善源于心理感觉多于实际.
[ 此贴被hifi40cn在2008-11-30 17 ]
离线hifi40cn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11-30
由于是整体结构, 刚度较大, 很容易将人耳最敏感的频率段传至不同的器材上.

另外, 使用管状金属结构, 本身就容易在喇叭声音下产生共振.
离线hifi40cn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11-30
另外一个例子.
离线gz_kepu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11-30
学习了!暂时还没有烧到这个水平,迟点再上!
离线hifi40cn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11-30
为克服隔断器材间的相互影响, 有些厂商将不同的层分开, 然后再架在一起. 中间由坚硬的部件接触.

这样一来, 向下的振动由机架支撑. 向上的振动由器材自重抵消一部分. [attachment=46534]
离线hifi40cn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11-30
这种方式比刚性连接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还有问题没有解决.

一是水平振动, 只是由器材架水平方向上的惯性部分抵消.

二是由于器材和机架直接接触. 振动传递还是太直接, 基本没有缓冲.
离线hifi40cn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8-11-30
另一个分层的例子.
离线hifi40cn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11-30
还有一种改进是将器材放在一块玻璃上, 然后再由机架上的一个尖点支撑. 尖点同样是为了加大压强以抑制水平方向上的振动.

同样, 振动传递还是太直接, 只有一块玻璃作为缓冲.
离线hifi40cn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8-11-30
因为人耳可以感知的频率范围较高, 找到一种将诸如1K-5K的振动抑制甚至消除的方法无疑会对声音改善有很大的作用.

于是有人在机架分层见加上隔振单元. 通常如稍软的材料如橡胶或减振弹簧之类.
[ 此贴被hifi40cn在2008-11-30 17 ]
离线hifi40cn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8-11-30
机器本身的振动对于用家来说无法从机器上消除.

如果把机壳彻底固定, 表面上是没有振动了, 实际上线路板的振动会更厉害. 因为振动源没有消除, 所有的振动只能由线路板来表现, 通过振动, 产生热能, 再逐渐散发出去.

理想的方法是尽量设计机器时避免机器本身产生振动. 实在无法避免时就让机壳来振动, 线路板相对保持稳定. 或至少将人耳可以感知的范围频率转换为低频, 再通过机壳振动, 产生热能, 再逐渐散发出去.

通常器材都有橡胶底脚, 起的就是这样的一些作用. 还有的线路板被设计成悬浮结构, 如Naim的Superline, NAC552. 这样一来就尽量避免了其它部分传来的振动影响.

这一原理被广泛运用. 大名鼎鼎的Linn LP12就是用弹簧来悬浮消振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