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261阅读
  • 54回复

古典音樂講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penser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8-04
— 本帖被 sanyue 执行加亮操作(2008-08-15) —
古典音樂12講
    
      第一講 音樂的脈動、語言、情緒
    
      第二講 音樂的性格
    
      第三講 音樂的光、影、彩度
    
      第四講 音樂的詞彙
          
      第五講 音樂的建構
    
      第六講 音樂的織度
    
      第七講 音樂的對比
    
      第八講 音樂美學
      
      第九講 聲情與文詞
      
      第十講 歌劇
    
      第十一講 音樂的時代風格
    
      第十二講 時代裡的個人風格

這是劉老師音樂欣賞講座內容,對照著所介紹的曲目,對聆聽音樂的理解與認識會有極大幫助,

後面再把每一講的介紹陸續整理上來。

請問老趙原置頂東行漫記怎麼進不去了?
离线音乐青年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8-04
好贴。第一个坐沙发听讲
色本无色,只因人心带色。
音本无色,只因人心带声。
自古音无褒贬,色无优劣,致此色无界,音无律,只求一丝自我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8-04
第1講︰音樂的脈動、語言、情緒

曲目︰

1.韋伯–魔彈射手 序曲  

2.聖桑—参孫與達麗拉 序曲
    
3.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 第二樂章 第二號鋼琴三重奏 第一樂章
      
4.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月光》
      
5.巴哈—48首平均律 第一首 前奏曲
      
6.蕭邦—第二號鋼琴奏鳴曲 第三樂章
      
7.舒伯特—弦樂四重奏 第四樂章《死與少女》
      
8.布拉姆斯—小提琴與大提琴協奏曲 第三樂章

內容摘要︰音樂要素—和聲、旋律、節奏;但隨著音樂概念拓展這三樣已經無法滿足,而加入音色、音樂的織度及形式等。

和聲意義:為音樂表現作氣氛安排,和弦組合多寡影響和聲織度高低。

和弦定義:可以幾個音一起彈奏若分開彈奏稱【分解和弦】;作曲家創作分解和弦時有些作品在聽眾心中仍有旋律存在屬隱藏式旋律。

作曲家及作品簡介:

1.    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Opera《Der Freischütz》Overture:

1821年此作發表,對德意志民族而言就好比擁有一部真正「德意志歌劇」;當時Italian Opera在歐洲簡直無遠弗屆,讓

德國作曲家在Opera創作上有崇高地位,此外此作也影響德意志歌劇中超自然的力量,如水仙有魔力的。此作序曲極為著

名,有許多旋律來自歌劇中,此歌劇亦為「號碼歌劇」。

2.    Saint-Sa?ns(1835-1821)Opera《Samson et Dalila》Overture︰

1877年12月12日在Gothe城市Weimav首演,指揮Liszt,取材自舊約聖經「士師記」13-16章。

3.Felix Mendelsson(1809-1847)Violin Concerto Op.64Ⅱ Movement、Piano Trio No.2 OP.66ⅠMovement:

Violin Concerto Op.64Ⅱ Movement :Mendelsson的作品裡協奏曲只有這一首,1844年完成,由於Mendelssohn本身

不熟violin故寫此曲時在許多演奏技巧的細節上曾求教於F.David(萊比錫音樂學院教授)。

Piano Trio No.2 OP.66ⅠMovement:

1845年作孟德爾頌晚期作品。

4.Ludwing van Beethoven(1770-1827)Piano Sonata No.14 Op.27《Moonlight》:

標題「月光」為著名德國詩人Rellstab所下,其言「聽完第一樂章後,感覺彷彿月光照在平靜湖面上。」此作因而得名,

但實皆穿鑿附會而來。此曲只有3樂章且一開始為慢板。

5.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 Vol.ⅠPreludes:

共2册48首,有很大特點每一首均有「前奏曲」與「賦格」,而「前奏曲」音樂呈現風格是較外在的,「賦格」是內斂

的。

6.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Piano Sonata No.2 Op.35:

共有3鋼琴奏鳴曲1839-4年間作,屬於成熟作品,但奏鳴曲非擅長故有許多特殊表現:

       1.不協和聲響
       2.不嚴肅有點隨想的
       3.形式上不完整,發展部與再現部省略第一主題。

7.Franz Schubert(1797-1828)String Quartet D.810《Death & the maiden》Ⅳ Movement:

死與少女主題只用在第二樂章,受死神壓力影響1~4樂章都是小調,舒伯特喜歡將歌改成器樂,無歌詞的器樂暗喻更深,

境界更高。

8.Johannes Brahms(1833-1897)Violin、Cello Concert Op.102 Ⅲ Movement:

這是布拉姆斯晚期作品,也是大型管弦樂作品的最後一首。

深度賞析:DVD導聆:

孟德爾頌 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Op.49

布拉姆斯 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Op.8

布拉姆斯 第一號交響曲

舒伯特 第八號交響曲「未完成」

貝多芬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 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离线sanyue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8-04
好帖,谢谢!

期待更多的内容。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8-04
第1講︰音樂的脈動、語言、情緒(續)

曲目︰

1.古諾—浮士德 士兵合唱
      
2.約翰史特勞師—維也納性格
      
3.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
      
4.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第二樂章
      
5.蕭邦—波蘭舞曲、馬祖卡、阿巴內拉
      
6.比才—卡門 鬥牛士之歌
      
7.蕭邦—第一號夜曲
      
8.柴可夫斯基—鋼琴三重奏《一個偉大藝術家回憶》
      
9.布拉姆斯—悲劇序曲

內容摘要︰節奏︰在節拍裡面旋律長短變化。音樂中最小單位,不斷出現在全曲中稱「動機」。

作曲家及作品簡介:

1.    Charles Gounod﹙1818-1893﹚Faust 士兵合唱:
        
         1859年3月19日在巴黎首演,改寫自Gothe「Faust」共5幕
       《1》少女合唱。
       《2》Valentin之歌。
       《3》Méphistophélés之歌。
       《4》Faust之歌。
       《5》士兵合唱。
       《6》Mephisto小夜曲。

2.    Johann Strauss﹙1825-1899﹚ Winer Blut Op.354:
      
         小約翰史特勞斯於1837年作,此作常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中演出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曲目。

3.    Ludwing van Beethoven ﹙1770-1827﹚Symphony NO.5ⅠMovement:

         Beethoven所有Symphony中知名度最高,且最傳奇性的一首曲子, 4個樂章一氣呵成,風格是那麼的強烈與直接,  

         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此曲竟拖了四年多時間才告完成,1804年作1808年完成。(這其間穿插寫了其他作品,例如:

         Symphony NO.4、6)。

       「命運」標題並非Beethoven在原創時期所欲表達之動機;此Symphony最深切的傳達了傳達「衝過黑暗,奔向光

          明」之理念共有四各樂章,第一樂章C minor經第二、三樂章之醞釀至第四樂章展現光輝燦爛C Major。


4.Johannes Brahms ﹙1833-1897﹚Piano Trio No.1 Op.8 Ⅱ Movement:

          布拉姆斯室內樂作品非常傑出的一首音樂的美得無可言喻。

5.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Polonaise、Mazurka、Habanera:

          波蘭舞曲在蕭邦創作中,讓人清楚熟悉他是波蘭作曲家的一個精神,波蘭舞曲早在巴哈作品中已經出現但與蕭邦的

          風格上已經大不相同。

          馬祖卡舞曲Mazurka=Mazurek=Masur,流傳不同地區有不同稱呼。

          阿巴奈拉Habanera:帶有附點的二拍子舞曲。

6. Georges Bizet﹙1838-1875﹚Carman鬥牛士之歌:

         1873年完成,1875年3月3日Paris首演;首演3個月後比才過世。

         此劇共有四幕:

         第一幕:序曲全歌劇中最有名

         第二幕:間奏曲、卡門吉普賽歌、鬥牛士之歌、卡門與2位同伴及走私犯重唱、卡門為了報答荷西縱放之歌。

         第三幕:吉普賽女郎算命之歌。

7.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Nocturnes No.1:

         蕭邦眾多種類的鋼琴音樂裡,給人印象最深應該算是「夜曲」,夜曲使得蕭邦成愛樂者寵兒。蕭邦其他種類作品中

         有許多有濃厚夜曲風格,而20多首夜曲中,每首風格各異,其中不乏與夜曲精神不相吻合。而No.1即大家耳熟能詳

         事夜曲招牌曲目。

8.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Piano Trio A minor Op.50《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紀念柴可夫斯基的老師尼可萊.魯賓斯坦﹙1835-1881﹚世逝一週年而作。

9.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Tragic Overture D minor Op81:

      《悲劇》序曲是1880年夏天的作品。雖然標題為「悲劇」,但是布拉姆斯並沒有特定以哪一部文學作品為創作背景,

        生活也沒有什麼遇到什麼重大挫折或是讓人悲傷的事,而是單純根據曲風所訂的標題。事實上,布拉姆斯一開始採用

        的標題是「戲劇」,只是朋友們都認為「悲劇」比「戲劇」更合適,布拉姆斯只好從善如流。

延伸聆聽:︰DVD導聆:
            
        柴可夫斯基 A小調鋼琴三重奏OP.50

        布拉姆斯 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Op.8

        布拉姆斯 大學慶典序曲/悲劇序曲

        貝多芬 第五號交響曲《命運》
离线听雨看山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8-04
LZ辛苦了,找个板凳坐下来学习.
旅人只有在外四处流浪才能进入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殿堂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8-04
劉老師介紹這些音樂的曲目跨度較大,在找這些曲目時,有其困難之處,所以提醒有多少聽多少,

目的讓我們在欣賞音樂時聽的更清楚,不要為了找到這些曲目而傷神。

在整理這些資料時,有些曲子已整理過聆聽結構與內容,原打算放在東行漫記,方便聆聽時參考。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8-04
第2講︰音樂的性格

曲目︰

1.中世紀葛利果聖歌Fa調式、Re調式(Dorian調式)

2.德國童謠-聖誕樹

3.德國民謠、希臘童謠、中國音樂、日本歌謠

4.莫札特—鋼琴協奏曲KV.382

5. 莫札特—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kv.360

內容摘要︰形成音樂性格造成原因:調性;16世紀左右才形成大調小調,16世紀以前(中世紀~文藝復興)稱為「教會調

式」,大調以Do為主音Sol為屬音,小調以La為主音Mi為屬音。

作曲家及作品簡介:

1.Gregorian Chant:天主教儀式音樂,葛利果是天主教教皇,逝於西元604年,為紀念葛利果在天主教儀式歌曲收集、

制定功不可沒,如今泛稱一切天主教儀式歌曲為「葛利果聖歌」。這些歌均是無伴奏清唱由男生唱,無精確節奏,即興演

唱因此樂句不規則。

2. 德國童謠-Christbuum:聖誕歌曲

3.德國民謠:Schwestrlein、希臘童謠、中國音樂:二泉映月、日本歌謠:櫻花

4.    Wolf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Piano Concerto K.V382:

則為一獨立的樂團與鋼琴的變奏曲,1782年作於維也納;此作結合變奏曲與迴旋曲於一體的協奏曲風格的音樂,種類:

變奏曲;形式:迴旋曲。

5.    Wolf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Piano and Violin Sonata K.V360:

K359、360是莫札特兩首為鋼琴 與小提琴所寫的變奏曲,兩首皆在1781年剛到維也納時所寫,此兩首的主題選自於當時

回也納人很喜歡的兩首法國歌謠:

k359→Silimene(牧羊女)k360→在泉水旁。

延伸聆聽:︰DVD導聆:

莫札特 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K488

莫札特 第二十二號鋼琴協奏曲K482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8-05
第2講︰音樂的性格(續)

曲目︰

1.舒伯特---鋼琴作品《流浪者幻想曲》第二樂章

2.莫札特----交響曲 No.38《布拉格》第一樂章

3.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第一樂章

4.莫札特---鋼琴協奏曲 No.20 k.v466 第二樂章

5.舒伯特—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D.384第二樂章

6.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第三樂章

7.貝多芬---交響曲No.5《命運》第三樂章

內容摘要︰影響音樂的性格主因來自大小調變化;Schubert是喜歡使用大小調變化的作曲家。

作曲家及作品簡介:

1.Franz Schubert(1797-1828)《Wanderer Fantasy》Ⅱ Movement: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則是他最長篇的作品,

此曲也是他最受到喜愛的長篇鋼琴作品,樂曲以奏鳴曲的三樂章寫成,由於相當受到喜愛,李斯特甚至還將之改編成鋼琴

與管弦樂團的協奏曲式。

2.Wolf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Symphony No.38 KV.504 Movement:

1786年在維也納完成此作,1787年1月於布拉格首演,因此被稱為「布拉格」;共三個樂章,都是奏鳴曲式,管絃樂表

現特別精彩,力度對比,調性對比,非常平繁。

3.Ludwing van Beethoven ﹙1770-1827﹚Violin ConcertoⅠ Movement:

1806年作獻給Breuning家族(Beethoven與此家族十分親近)1844年由布拉姆斯之好友姚阿幸擔任演出,造成轟動後才

真正揚名普及廣為大眾所接受。

4.Wolf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Piano Concerto No.20K.V466Ⅱ Movement:

莫札特有 27首鋼琴協奏曲只有k466、491是小調,且兩首曲子結構上非常不同於其他鋼琴協奏曲。

5.Franz Schubert(1797-1828)Violin and Piano Sonata D.384 Ⅱ Movement:

舒伯特為小提琴與鋼琴所寫奏鳴曲共有三首D384、D385、D408,舒伯特為家庭式音樂會所作的作品。

6.Ludwing van Beethoven ﹙1770-1827﹚Violin Concerto D Major Ⅲ Movement:

1806年作獻給Breuning家族(Beethoven與此家族十分親近)1844年由Brahms之好友Joachin擔任演出,造成轟動後才

真正揚名普及廣為大眾所接受。

7.Ludwing van Beethoven ﹙1770-1827﹚Symphony No.5Ⅱ Movement:

貝多芬所有交響曲中知名度最高,且最傳奇性的一首曲子, 4個樂章一氣呵成,風格是那麼的強烈與直接,但令人不可思

議的是此曲竟拖了四年多時間才告完成,1804年作1808年完成。(這其間穿插寫了其他作品,例如:Symphony NO.

4、6)。

延伸聆聽:︰

DVD導聆:

貝多芬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 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莫札特 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Kv.488

貝多芬 第七號交響曲

舒伯特 第八號交響曲《未完成》
离线古典music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08-05
好贴,顶一个.
离线stanley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08-05
哈哈,太好了!!!

要好好学,好好顶!
勇气被公认为人类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它是可以决定其他品质的品质。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08-05
延伸聆聽:舒伯特的第8號交響曲--未完成交響曲。

「未完成交響曲」對舒伯特來說是重要的,因為他擺脫了莫札特、羅西尼對他的影響,這是他自己的音樂。

根據德國ARNOLD SCHERING(1877-1941對舒伯特有精湛而獨到的研究)的說法:「未完成」是專有名詞,不是動

詞。因為舒伯特在1822年7月3日有「二」篇日記,化為日後的「二」篇樂章--以音樂表達日記的內容,交響曲完成的

時間是1822年10月30日,時間吻合;再說此時離他去世的1828年有6年之久,六年的時間未寫,是不想寫、不必寫。此

曲於1865年12月17日首演。

舒伯特的母親在1812年去世,他有14個兄弟姊妹,父親的愛是暴烈的,十年後的回憶仍讓他感覺到被「極度的痛苦和愛

分割著」。

第一樂章低音提琴帶出陰暗悲傷的主題,最重要的旋律被認為是母親的墓碑,第一主題群是幼稚、脆弱的心靈哽咽、哭

泣,法國號引進第二主題,其中有搖籃的晃動,象徵慈愛;後面寫父親,傳神的表達出顫抖、害怕,切分音的移位則是掙

扎、不安。結束句是對家懷著無限的關愛去流浪。

發展部可分成五個部分,一聲聲的嘆息是痛苦、掙扎,父子的一來一往,激動得猶如狂風暴雨,以銅管來表達如此重的音

樂。最後則是葬禮結束後教堂的鐘聲的旋律。

再現部以不同的樂器表達人間、天堂、地獄的感覺,表現得極好。

第二樂章舒伯特幻想到了天堂,見到父母且得到父親的原諒,第二樂章的音樂是緩和的,有很多擁抱的音型。
[ 此贴被spenser在2008-08-05 20: ]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08-05
第3講︰音樂的光、影、彩度

曲目︰

1.德國古典早期作曲家 Aloys Schmitt

2.韓德爾—皇家煙火

3.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序曲

4.舒伯特—第八號交響曲《未完成》第一樂章

5.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第四樂章

6.德佛扎克—第九交響曲《新世界》第二章

7.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第四樂章

內容摘要︰音樂的光、影、彩度是從視覺概念而來。文藝復興(1400-1600年)晚期從威尼斯發展出器樂作品,而銅管音

樂是所有器樂中最早,弦樂器比銅管、木管更加細膩,音色充滿靈性。

作曲家及作品簡介:

1.    Aloys Schmitt〈1788-1866〉管樂作品

2.    .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Music For Royal Fireworks:

《皇家煙火》1749年4月27日,為了慶祝英國合法國第節和平條約,英國在倫敦的綠園(Green Park)舉行盛大的煙火表

演。英國國王委任韓德爾創作配合煙火活動的軍樂曲。

3.Felix Mendelsson(1809-1847)《A midsummer night’s dream》Overture:

原為1826年所寫的一首管弦序曲,當時孟德爾頌年僅17歲,17年後1834年普魯士王Wilhelm 四世又委託寫「仲夏夜之

夢」的舞台劇配樂;故今所指的「仲夏夜之夢」是序曲 Op.21+後續舞台劇音樂Op.61。此作1827年2月20日首演。

4.Franz Schubert(1797-1828)Symphony No.8《Unfinished》ⅠMovement:

1822作,此作只有二個樂章,所以被稱為《未完成》但只仔細聆聽其實這部作品已經完成。

5.Ludwing van Beethoven ﹙1770-1827﹚Symphony No.9《Choral》ⅣMovement:此作品創作時間相當長,共四個

樂章,此作第四樂章「歡樂頌」即以Schiller的詩作主要表現的樂章,故此作為西洋音樂史上第一首帶有人聲的交響曲。

6.Antonin Dvorak〈1841-1904〉Symphony No.9《From The New World》Op.95 ⅡMovement:

1892年9月 Dvorak前往美國紐約擔任紐約國家音樂院的院長,此時創作新的交響曲,在撒爾伯夫人建議下以《新世界》

名字揚名全球。此作受美國黑人靈歌與印地安音樂影響,但沒有直接引用他們的旋律,作品的精神仍屬於斯拉夫民族。
                  
7.Ludwing van Beethoven ﹙1770-1827﹚Symphony No.6《Pastorale》ⅣMovement:

為貝多芬九首交響曲中最特別一首,因5個樂章且每一個樂章還各自附帶一各標題,堪稱所有貝多芬創作中,最具標

題性之一首音樂。

延伸聆聽:︰DVD導聆:

德佛扎特 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

德佛扎克 大提琴協奏曲 Op.104

貝多芬 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舒伯特 第八號交響曲《未完成》

孟德爾頌 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Op.49
离线梁溪人家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08-05
多听好音乐是正道,边学边顶!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离线ast123456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08-05
正当其时,刻苦学习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08-05
延伸聆聽

貝多芬9號交響曲(合唱)

德國詩人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9)的作品「快樂頌」(An die Freude)是貝多芬創作這首交響曲的原

始動機。貝多芬史無前例的在交響樂中把人聲引進--是人聲和器樂真正的交響,合而為一;而整個樂曲的長度超過一個

小時,也打破了音樂史上原有的成規。

貝多芬於1817年開始構思這首交響樂,1823年完成,1824年5月7日首演。這時貝多芬已經完全聾了,由維也納劇院樂

隊長I.UMLAUF來指揮;每一樂章演奏結束時都掌聲如雷,但是貝多芬毫無所覺,最後是C.UNGER扶著貝多芬轉身向後

看,貝多芬感動得熱淚盈眶,鞠躬致意。


第一樂章一開始便是宇宙洪荒,一片混沌未闢;

第一主題開始時決定大、小調的第三音沒有出現,所以這裡的音樂是模糊、閃爍的;到了第二小節才看到是小調的音,再

下來有關鍵性的五小節,無論節拍、速度都讓人聯想到普羅米修斯復活時巨大的呼吸(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

第二主題非常不像貝多芬的音樂,倒有點像莫札特;初聽時覺得二者銜接得有點意外, 第一主題是古典的正門,第二主

題則是古典的側門。

發展部開始的六小節用弦樂訴之以情,好似憂心忡忡的英雄;至於第一主題和它相同的六小節則是沒有煩惱的英雄。最被

第一樂章感動的作曲家是那不可一世的華格納,他曾三番兩次地說:貝多芬寫了一個創世紀的音樂!


第二樂章3/4拍子,導奏8小節,只有8拍--1、3、5、6有聲音,2、4、7、8休止,沒有聲音,在這裡沒有聲音

比有聲音更可怕。用奏鳴曲式寫的SCHERZO,發展部的節拍有非常大的變化;TRIO是4/4拍子,有田園風格。


第三樂章慢板,它的結構是2小節的導奏,然後是二個主題,再進入變奏。第一主題旋律非常美,然而也非常艱澀;第二

主題比較單純,以弦樂表現均衡的美。

第四樂章把席勒的詩「歡樂頌」譜入樂曲。要表達「四海之內皆兄弟」、「世界大同」的思想。它的段落是FANFARE

(號角)→REZITATIV(宣敘調)→1→R→2→R→3前三個樂章短暫的主題,都被一段固定的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的旋律

打斷了;貝多芬在樂譜上特別註明:NEIN(不)--因為那些都不是恆久的。經過如此的波折,主題才出來。「喔!朋

友,不是這樣的聲音!(指合唱之前單純的只有管絃樂的樂句)讓我們唱出更愉快的,更充滿著歡樂的歌聲。快樂!快

樂!······」這首交響曲藉由席勒的文字,淋漓盡致地歌頌出對人類的愛、對上帝的愛、以及對宇宙自然的愛。

人聲的部分,有四個獨唱者的個別獨唱、以及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再加上合唱團的齊聲高唱。這首詩在最後寫到上

帝,祂在繁星之上照臨大地,祂是永恆。
[ 此贴被spenser在2008-08-05 20: ]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8-08-05
Schubert: Symphonies 3 & 8
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Carlos Kleiber/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
DG 415 601-2





此曲虽然未完成,但是却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受欢迎、成就最高的一曲,全曲只有第一、二两个完整的乐章,因此在形式上未完成,但是在内容上却是无懈可击的。小克莱伯则以精妙的表情将音乐带过,是当今最高贵的演出,使得未完成交响曲,听来比其它曲子来得完成度更高。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08-05
再版CD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8-08-05
日本版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spenser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8-08-05

Schubert: Symphonies 3 & 8
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Carlos Kleiber/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
DG 415 601-2

.......


以前對舒伯特的音樂不太解,也錯失買到這個版本LP的機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