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4613阅读
  • 15回复

焕然一新的感觉——论发烧不能偷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9-10
呵呵,果然是不一样的,普通数据刻录盘便宜,不出好声呀。
看来音响都要从细节作起,有一点缺陷比较大也不行,特别是可以控制成本的。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9-10
我原来听刻录碟的时候,觉得象梦之旅的流淌的歌声这些cd听起来中频发虚,很不耐听,后来等勇哥那订的电源线到了。换上了勇哥的ps500电源处理器以后,瞬间觉得中频厚实了好多,也好听了好多。就是现在觉得高频的线条感少了点,等再听1,2个月,等新换的电源线信号线都煲好了,再看看是不是有更多的改善。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09-10
正版碟片是真功夫,我听刻录的也是权宜之计。否则没钱按不同的版本去收正版。大家想一想,我喜欢听贝多芬、莫扎特和巴赫的作品。光是贝多芬的9部交响曲就有多少堪称伟大的演绎?即便按李源那里78/张的价格吃进,那个资金压力也受不了!只能慢慢地入手,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收藏起来。

我手边器材已经基本调整到位,保险丝也换成德国货了,还拿了2对管子(飞利浦和EI金脚),暂时能玩上一阵子不必折腾器材了。

等我有空把上次那谁发的Heifetz全集给刻出来!talni,要不要试试,99张CD,其中大多数都可以被定义为小提琴演奏的教材哟。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7-09-10
引用第12楼trix于2007-09-10 18:32发表的  :
正版碟片是真功夫,我听刻录的也是权宜之计。否则没钱按不同的版本去收正版。大家想一想,我喜欢听贝多芬、莫扎特和巴赫的作品。光是贝多芬的9部交响曲就有多少堪称伟大的演绎?即便按李源那里78/张的价格吃进,那个资金压力也受不了!只能慢慢地入手,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收藏起来。
我手边器材已经基本调整到位,保险丝也换成德国货了,还拿了2对管子(飞利浦和EI金脚),暂时能玩上一阵子不必折腾器材了。
等我有空把上次那谁发的Heifetz全集给刻出来!talni,要不要试试,99张CD,其中大多数都可以被定义为小提琴演奏的教材哟。


如果你这么说 我认为你更有必要买点好的深蓝了 既然你一时半会的不可能全部买齐  想必听刻录碟过渡的时间就比较长了  这时候一张好的刻录碟我觉得还是需要的
用数据碟去刻录CD  高频刺耳  你的翠鸟和夜莺是一样的高音单元 我想也应该和我听到的一样 那么还是建议你买点回来试试看  我也可以刻张送你  你听听 和你的有没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你就玩玩 没有区别你可以不玩  几块钱还是值得花的  看你刻了不少  那么玩不是好主意
我把一枚硬币扔向天空,如果正面朝上我就换CD,如果反面朝上我就换功放,如果硬币立在地上,那我就好好听音乐去!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7-09-13
换上EH的金脚12AU7后觉得低音的凝聚更好,本想再去踅摸一对12AT7的金脚管子,中午店里没找到精确配对的.有空把那对飞利浦的再换上去试试.

我的NEC刻录机出问题了,现在是高速刻CD完全没问题,但刻DVD就只能用低速,而且不读DVD盘了.能刻不能读,真是怪事!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7-09-13
今晚将S84换上EH的金脚12AU7,再换上飞利浦的12AT7后觉得声音反而有些乱,不如单独换上一对管子的效果好,也许是因为新管子还没煲开?

有感于淘气兄关于正版的感慨,特意找出一张DG正版的斯美塔纳《我的祖国》来试听,库贝里克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正版碟子的录音确实好,声场定位很清晰,可是我听起来就觉得乱,尤其是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的开局,竖琴及小提琴的拨弦声、三角铁的声音突出得非常明显,我觉得明显地干扰了弦乐引出的主题,对作品的整体性的把握似乎有点舍本逐末。这也许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在作怪,记得很多年前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留守女士》,里面就用到这个乐章作为主题配乐,而电影里的配乐演绎与Antoni Wit指挥的版本接近。而维特的演绎被评为最好的诠释,我自己也非常认同,所以正版没听完就换成维特版的刻录碟了。听着那熟悉的弦乐为主的主题,心里立刻觉得踏实了许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