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21843阅读
  • 788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70 发表于: 2008-12-07
Tchaikovsky: Francesca Da Rimini & Hamlet
柴科夫斯基:“哈姆雷特”幻想序曲  
Stokowski/Stadiune Symphony Orchestra of New York  
斯托科夫斯基指挥纽约Stadiune交响乐团  
Dell'arte CDDA 9006  





莎士比亚史诗般的崇高情操,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中再现;而俄国音乐强烈的情感,从斯托科夫斯基的手中活了过来。原本属于Everest版权的这张唱片贵在于它结合了戏剧与音乐的感人力量,而乐团的演奏亦造成了一股挡不住的气势,与之搭配的曲目尚有《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幻想曲》。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71 发表于: 2008-12-07
Tchaikovsky:Scenes from Swan Lake
柴科夫斯基:“天鹅糊”选曲
Fistoulari/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
弗斯图拉里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
DECCA SXL 2285  




  
弗斯图拉里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芭蕾音乐指挥家,即使是录音室的作品,都散发出一股“现场”的热烈气氛。这个录音虽录于1961年,但却是《天鹅糊》选曲中演奏最佳者。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72 发表于: 2008-12-07
Tchaikovsky:Swan Lake  
柴科夫斯基:“天鹅糊”选曲
Yehudi Menuhin on solo violin
梅纽因小提琴独奏
Efrem Kurtz/Philharmonia Orchestra
库尔茨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CFP CD—CFD 40296  





爱乐管弦乐团的表现杰出,把优美的《天鹅糊》旋律历历如绘地演奏出来。木管光彩夺目,而弦乐优雅动人。高潮处库尔茨以最大的热力与乐团共同挥洒,而录音则报以最宽广的动态范围,音色有层次感。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73 发表于: 2008-12-07
Tschaikovsky: Ballet Suites  
柴科夫斯基:天鹅湖组曲、睡美人组曲、胡桃夹子组曲  
Rostropovich,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罗斯特罗波维奇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DG 429 097-2
  




柴科夫斯基的三部芭蕾,如果都以舞剧全曲来算,通常需要6 张CD 才能容下。这对于许多爱乐朋友来说,时间上和金钱上都是有点奢侈了。我也不主张非听全曲,虽然这都是最好的舞剧,像这样美仑美奂、精彩纷呈的芭蕾音乐,全世界总共也数不出几部。但是想开了,只听组曲或选曲,实在也并不遗憾什么。而说到柴氏的三大芭蕾,毕竟其中最好听的精华段落都被编入了三套组曲。而且《天鹅湖》和《胡桃夹子》这两套,还是柴氏本人选编的。
  
乐迷们都已经知道罗斯特罗波维奇是20 世纪最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其实罗氏也是位颇有特色的名指挥,尤其是诠释他的祖国俄罗斯的音乐,经常会有超越众家的惊人的深度和魅力。譬如这里的《胡桃夹子组曲》,实在没人演绎得比他更好了——那样的幽深、飘逸和童话中的梦境一般气息。我听过另一套也是柴氏三大芭蕾选曲的唱片,许多人看好的普雷文版(EMI CZS7 62816 2),感觉就是不如罗氏的这张气息顺畅。虽然普雷文的那套录音不错,演奏也很热火,却是不免做相太重,戏太多,表情太铺张,音响也太火爆,弄得好像当年的柴柯夫斯基就已经是个“发烧友”似的。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74 发表于: 2008-12-07
Tchaikovsky: Music From The Sleeping Beauty  
柴科夫斯基:“睡美人”选曲  
普列特涅夫(Mikhail Pletnev)钢琴  
Virgin VC 7 91169-2




  
当普列特涅夫21岁时(刚赢得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奖),他就曾改编演奏过出色的《胡桃夹子》。在此,他呈献给大家的30分钟灿烂眩目的《睡美人》。在纯然清澄的琴音与优异技巧下,他演奏得十分引人注目,并且兼具了诗意与深刻的感情。这是各方面都杰出的唱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75 发表于: 2008-12-07
Tchaikovsky : Sleeping Beauty
柴科夫斯基:“睡美人”全曲  
Gennadi Rozhdestvensky/BBC Symphony Orchestra  
罗杰斯特拉文斯基指挥BBC交响乐团
BBC 3001(3LP)
  



  
这套唱片的录制是为庆祝BBC交响乐团的15周年纪念。有人认为《睡美人》是柴氏芭蕾音乐最杰出者,而罗杰斯特拉文斯基在此的确证明了这一点。他对于细部的描写常回应在整部乐曲,使之整体感更足。再加之他对舞剧本身投注的情感,《睡美人》有不同的风貌。



注:图片是首版双张CD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76 发表于: 2008-12-07
Tchaikovsky:The Nutcracker  
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全曲
Antal Dorati/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  
多拉蒂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  
Philips 426 177-2





昂塞尔梅的《胡桃夹子》的盛名行经有年,虽然其崇高的艺术地位仍不容否认,但是多拉蒂挟着Philips杰出的录音和大会堂乐团,却也建立起新一代经曲唱片的声名。在序曲中,多拉蒂鲜明的生命力便完完全全地表露无遗,《花之圆舞曲》悠扬柔和的合唱声,更称一绝。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77 发表于: 2008-12-07
Tchaikovsky : The Nutcracker (complete)
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全曲
Ernest Ansermet /L'Orchestre de la Suisse Romande
安塞美指挥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
Decca 425 509-2





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可说是散塞美的代表作之一。安塞美以清新可人的手法表现出丰富鲜活的管弦音色,一些细部的描写都洋溢着安塞美独特的情感,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78 发表于: 2008-12-07
Tchaikovsky:Symphony No 1
柴科夫斯基:第一(冬日梦幻)交响曲  
Mariss Jansons/Oslo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扬松斯指挥奥斯陆爱乐乐团
Chandos CHAN 8402

  



因为听老柴作品太多,太熟悉,印象太深,咱们中国的爱乐者们还索性就当老柴是俄罗斯音乐的代表。且不管这样看法是否对头,反正柴科夫斯基作品在中国深入人心,极为流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柴科夫斯基有六首交响曲。前三首分量差些,但毕竟因为出自老柴之手,况且是大型作品,它们在如今的交响乐经典曲目上仍有相当的地位。《第一交响曲》作于1866 年,正如其标题所示,全曲弥漫着一股冬日原野的苍茫和梦境一般的迷幻。小标题为“冬日旅行之梦幻”的首乐章,虽然缺乏古典奏鸣曲式的紧凑,但主题曲调还是蛮有歌唱性的。长笛不时地像水中一串串气泡似的冒出几句,尤其可爱,让人想起《胡桃夹子》里的那种飘然而至的仙气。慢乐章标题是“荒凉的大地,雾霭的大地”,也有一个极为动人的歌唱性主题。可见柴科夫斯基从最初的交响乐创作起,就显示了写作美好旋律的非凡的才气。
  
扬松斯的这个演录可能是此曲最好的版本,听起来有一种轻盈、飘逸的美感,与柴科夫斯基的这首曲子十分对景。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579 发表于: 2008-12-07
Tchaikovsky:Symphonies Nos. 2 & 4  
柴科夫斯基:第二(小俄罗斯)交响曲
Claudio Abbado/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阿巴多指挥新爱乐乐团  
DG 429 527-2





如果说柴科柯夫斯基的音乐具有俄罗斯民族性格,这个说法需要有一件作品来证明的话,那么,这就是被人称为“小俄罗斯”(即乌克兰)的《第二交响曲》了。  

它是在柴科夫斯基1872 年夏天去乌克兰的卡缅卡看望妹妹,并在那个庄园里小住一些时日之后,萌发了写作冲动的。作曲家在这里面大量采用了小俄罗斯的民歌和民间音乐材料。首乐章开头缓慢引子中的忧伤的圆号旋律,就是从民歌《沿着伏尔加母亲而下》的乌克兰唱本中来的。这个旋律的俄罗斯特征是如此明显,你一听就知道是和那片广袤得令所有人类都感到孤独的大地有关。似乎只有辽阔而荒凉的俄罗斯帝国才应该,也才可能产生这样阴沉愁闷却迷人至极的忧伤曲调。  
  
慢乐章是一首引自柴氏自毁的歌剧《水仙女》中的婚礼进行曲,定音鼓在两个音调间来回伴奏木管,哀婉中颇有点儿矜持。谐谑曲是冲劲十足的,曲趣古怪,但煞有介事。末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柴科夫斯基本人最满意的一章,它用了民歌《仙鹤》的曲调(我们还记得穆索尔斯基也曾在他的《展览会上的图画》中用过这个曲调),处理得相当生动且凝练,乐队配器也非常精湛。

这张唱片上还有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录制的柴氏《第四交响曲》,也是一个几近完美的经典性演奏。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