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8531阅读
  • 56回复

1-3 万元投入,CD,数播,你认为哪个声音会更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4-10-13
近日对usb电源做了些了解,168上试用活动的逸恒看上去是目前最佳产品,因为它可以处理usb地线干扰。感觉上好像用了这个产品,就不必太去追求pc或者mac的优化,除非要求比较高。昨天在联盟音响的淘宝网页上看到一根usb线,特点就是有一根额外接出来的地线,可以连接联盟自己生产的地线盒。一个是主动usb地线过滤,另一个是被动过滤,不知效果哪个好一点?有机会两个都想听听。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4-10-13
目前自己花费不到一万,因为mac本来就有了,但是声音已经非常鼓舞人了。usb还是随机线,而且还没有用amarra。昨天亲眼看到了一个精心制作的优化pc,花费不到5千。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4-10-13
我在试听逸恒的老二,比较TEDDYUSB用于硬盘,咨询了工厂,认为不适合硬盘使用。

接下来会用来试听电脑到解码器。

工厂介绍这个产品不仅仅是供电,还有地线的处理,似乎对界面应该有帮助,具体还是等试验的状况。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14-10-14
上次看到的那个优化pc把主板风扇拆了,直接放入铝合金壳子+散热片。制作者认为要把物理震动降到最低,这样除了在传输数据时产生的jitter之外,再也不用担心另外的抖动源,数据传输的jitter就由dac内部的时钟来处理。从这个道理上来看,物理的cd转盘的确是过时产品,当时试听了pc主人的cd转盘,超越了太多。当然主人的cd转盘也不是尖端货,所以即使对自己的系统喜爱,也不能炮轰其他产品。毕竟市场上有些产品是有目共睹的,我也没有福气来把玩比较。

逸恒的usb产品的亮点在于能够处理地线,网上也看到有人评论过,反映还是正面的,这回就听老赵的实验结果。

总的来说,pchifi看上去好像很麻烦,什么usb线材料,usb供电,地线,pc供电啦,但是即使是cd系统也已经换线,搞电源这些细节搞得不亦乐乎了。1-3万之间的投入,肯定可以有回报。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14-11-02
昨天又遇见这台优化PC,机壳比辞海厚50%,大小比一张LP稍大,机内有一块线性电源板,风扇装在机壳壁上,一个250瓦的环牛完全密封,ssd硬盘。以上这些配置都是pc专机的常规配置,但是机主还特地把机内的晶振换成了有线性电源板的高精度品种,这一点我没有详细询问,没有搞清本来电脑主板上有没有晶振?这是替换,还是增加?

声音表现令我难忘,干净,紧致,声场大,深,这时候觉得再去争论pc/mac hifi好,还是cd好,还是lp好,太没有必要了。用心搞,都可以搞得好,只要没有成见。

pc专机的确比mac好听,因为pc可以自制改装但是优化渠道要自己找。mac不可改装,但是方便。市场上的那些数字转盘(播放器)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电脑+硬盘,而且从我看到的有些产品的内部做工配置,主观感觉上声音表现不会比mac好,而且这些产品还不能当电脑用。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14-12-23
2015款Z版本miniax  plus解码器完成了,声音真好,升级明显。
这个时候再配一台MACMINI(SSD硬盘),三越8字头 VTC M2-H电源线。
解码器用三越M1-H电源线
连接用三越M1-H  USB线。
个人认为,即使用同张CD抓轨的WAV和原版CD比较,同样投入的CD肯定是没有戏了。呵呵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14-12-23
2015款Z版本miniax  plus解码器+MACMINI(SSD硬盘)+三越8字头 VTC M2-H电源线+三越M1-H  USB线
赵总,这些加起来一共需要多少钱?

楼主留言:

9300+6640+1500+650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15-01-06
[attachment=114408]

pchifi正式组建完成,想感谢一下丽影的小顾的耐心和手艺。线性电源,60g的ssd做系统,256g的ssd做数据盘,intel低能耗主板(一些传说中的老式主板都找不到了),dac和数据端特别装了线性电源时钟,机内接线都是小皇代理的合金线。电脑价格不到6000再加上解码10000多一点,总价15000-16000。现在就等老赵的高锐度电源线了。

pchifi到最后也是搞电源和稳压,pc端和解码端的电源处理都重要。每一点对细节的注意,都反应在声音上。

楼主留言:

高锐度的电源线发给你了,今天应该到了吧?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15-01-07
电脑热身几天,渐渐进入状态。固态硬盘的细腻度不是机械盘可比的,刚开始可能机械盘感觉比固态的有颗粒质感,几天下来以后固态的滑顺感和密度就超越机械盘了。整套pchifi的听感没有一丝厚重和尖锐,高音稍暗了点,底盘非常扎实紧致,声场又深入墙后了,与现场感觉又接近了。现场听了就知道,在观众席中听小提琴不是靓丽丝滑,实际有点黯。低音大提琴的也不是想象的那种宽松,实际是收的很紧的。钢琴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灿烂,听感上最直观的是腔体感。这次从cd转到pchifi,最大的收获就是现场的感觉找到了。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15-01-07
回 imzadi 的帖子
info_post_2电脑热身几天,渐渐进入状态。固态硬盘的细腻度不是机械盘可比的,刚开始可能机械盘感觉比固态的有颗粒质感,几天下来以后固态的滑顺感和密度就超越机械盘了。整套pchifi的听感没有一丝厚重和尖锐,高音稍暗了点,底盘非常扎实紧致,声场又深入墙后了,与现场感觉又接近了。现场听 .. (2015-01-07 16:43) 

固态硬盘优势在于背景的黑和线条感,造就了扎实而又顺滑的特性,密度超过机械硬盘,厚重感就是机械硬盘大一些。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