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21891阅读
  • 788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410 发表于: 2008-12-04
Prokofiev:Violin Concerto No.2 in G minor op.63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小提琴
Alceo Galliera/Philharmonia Orchestra
加列拉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EMI SXLP 30155





虽然海菲兹也曾与库塞维茨基和明希灌录过这个曲目的唱片,但奥伊斯特拉赫深刻地掌握了此曲的旨趣,而且乐团的搭配更是天衣无缝。录音室空间感足,而且音色温暖。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11 发表于: 2008-12-04
Prokofiev:Favourite Composers
普罗科菲耶夫:“你喜欢的音乐家”系列之一
Various Artists
各名家
Decca DPA 617/8(2LP)




这个合集将Decca唱片中普罗科菲耶夫的杰出代表作集于一堂。指挥家包括有克尔提斯、鲍尔特、安塞美、萨金特和阿巴多等。乐团有伦敦交响乐团、巴黎音乐学院乐团和大会堂管弦乐团等,洋洋洒洒。当然也包括了理查森担任精彩旁白的“彼得与狼”。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12 发表于: 2008-12-04
Sergey Prokofiev:War and Peace (Guerre & Paix)  
普罗科菲耶夫:歌剧“战争与和平”(全曲)  
Vichnievskaia,Eduard Tumagian, Lajos Miller, Nicola Ghiuselev, Romuald Tesarowicz, Catherine Ciesinski  
薇希妮芙丝卡雅等人演唱  
Mstislav Rostropovitch/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罗斯特罗波维奇指挥法国国家乐团与广播合唱团
Erato 2292 45331-2
  


  
这是罗斯特罗波维奇为完成作者的遗志所录制的。经由这套录音,我们才认识本世纪最伟大的歌剧!整出歌剧正符合托尔斯泰所描写的气氛,罗氏处理整出歌剧温暖而有力,库图佐夫将军在议会引发的爱国合唱里将气氛带到最高潮!合唱团表现非常出色。全曲四个多小时,正好录在四张CD里,没有任何部分被截断。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13 发表于: 2008-12-05
Puccini: La Bohème  
普契尼:波希米亚人  
Robert Merrill, George del Monte, Jussi Bjoerling, Victoria de Los Angeles, Lucine Amara  
安赫丽丝、毕约林等人演唱  
Sir Thomas Beecham/R.C.A. Victor Orchestra  
比彻姆指挥R.C.A. Victor 管弦乐团  
EMI (mono) CDS 7 47235-2(2)
  



  
安赫丽丝和毕约林两位杰出的歌者成就了这个1956年版的《波希米亚人》,虽然年代已久,但感人至深,所幸的是经过立体声的再制,声音依然活生生,保留了一段历史记录。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14 发表于: 2008-12-05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highlights)  
普契尼:蝴蝶夫人  
Mirella Freni, Luciano Pavarotti, Christa Ludwig, Robert Kerns, Michel Sénéchal  
弗雷妮、帕瓦罗蒂等人演唱
Herbert von Karajan/Vienna State Opera Chorus,Vienna Philharmonica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及歌剧院合唱团  
Decca 417 577-2(3CD)





1904 年2 月17 日晚,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满场吵闹夹带着嘘声,让普契尼尝到了有史以来意大利歌剧首演最糟糕的一次惨败。这真让人怀疑,素有酷爱歌剧的传统美名的意大利观众,果真是那么有教养吗?若不是后来托斯卡尼尼在布雷西亚的小歌剧院里做出妙手回春功绩,恐怕意大利人就连他们是否会感到遗憾都说不清了。  
  
当然毫无疑问,时至今日,《蝴蝶夫人》已经成为世人最珍爱也最熟悉的歌剧之一。许多人会觉得,巧巧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差不多是和流行歌曲一般耳熟了。由于具有东方色彩,咱们中国的乐迷,似乎还很乐意将此剧看作所有歌剧之最呢。  
  
他们都很熟悉《蝴蝶夫人》的剧情了。他们会很满意,这里面的音乐,仿佛是为了他们的缘故而特别多了点东方式的美感。他们还更能体会巧巧桑这位东方女性的悲剧经验,憧憬和忍耐,当初的天真和后来的绝望......  

当初她是个15 岁的少女,而到剧终时,“蝴蝶”已经做了母亲。饰演这个角色的难度可想而知。在卡拉扬这个公认的首选版本里,你必能听得分明,弗雷妮是如何地把巧巧桑一幕幕的从少女唱成了少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15 发表于: 2008-12-05
Puccini:Tosca
普契尼:托斯卡  
Maria Callas, Giuseppe di Stefano, Tito Gobbi, Franco Calabrese, Angelo Mercuriali  
卡拉丝、斯台凡诺等人演唱
Victor de Sabata/Milan La Scala Chorus, Milan La Scala Orchestra
萨巴塔指挥斯卡拉歌剧院乐团及合唱团  
EMI CDS 7 47175 8(2CD)
  
  



普契尼最出名的三部歌剧的第二部,是1900 年上演的《托斯卡》。这恐怕也是他所有歌剧中最叫红的一部了。
  
写实主义的普契尼,这回找着了一个情节很抓人,而且人物关系很出戏的脚本,以使他的“音乐剧”色彩获得更为引人入胜的舞台效果。尤其是当因政治罪而下狱的画家卡代拉多西将被处死的前夜,他的恋人,忠贞而机智的托斯卡,从警察头子斯卡皮亚那里骗得命士兵行刑时发虚弹的手令后,因斯卡皮亚的纠缠而被迫杀死了这恶棍——剧情至此,让观众大大松了口气,于是就需要有一段两个恋人之间的抒情戏,而普契尼也果然不负众望,顺理成章地让画家唱起了那著名的“今夜星光灿烂”。  
  
但枪里的子弹是真的。卡伐拉多西倒下了......

当然,《托斯卡》从头到尾都很好听,即使不看它的场面也很可欣赏。特别是卡拉丝/萨巴塔的这个无与伦比的杰出版本,每位歌手和乐队都令人十分满意。虽然是1953 年的单音录音,转成CD 后音效却不差。而那个时候的卡拉丝,嗓子正是黄金一般。听第二幕中的“为了艺术,为了爱”,你就知道风头最足时的卡拉丝是如何迷煞人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16 发表于: 2008-12-05
Puccini: La fanciulla del West
普契尼:西方少女
John Dobson, Placido Domingo, Handel Owen, Carol Neblett, Gwynne Howell, Paul Hudson, Sherrill Milnes
多明戈等人演唱  
Zubin Mehta/ Royal Opera House Orchestra Covent Garden, Covent Garden Royal Opera House Chorus and Orchestra
祖宾梅塔指挥皇家考文特花园歌剧院管弦乐团  
DG419 64002(2)




  
普契尼声称《西方少女》是《蝴蝶夫人》的一个对应。DG在1977年借考文特花园歌剧院盛大公演此剧的同时,网罗了大部分的歌手着手录制唱片。梅塔对此剧的作风颇明快,在开头便很清楚地彰显出来。是DG少数歌剧佳作之一。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8-12-05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17 发表于: 2008-12-05
Puccini: La fanciulla del West  
普契尼:西方少女
Renata Tebaldi, Dario Caselli, Edio Peruzzi,Mario del Monaco, Enzo Guagni  
苔芭尔迪、摩纳哥等人演唱  
Franco Capuana/ Saint Cecilia Academy Orchestra  
卡普亚那指挥圣塞西利亚学院乐团及合唱团  
Decca 421 595-2(2CD)
  
  



“西方少女”曼妮,与那位东方的“蝴蝶夫人”巧巧桑,恰成对照!这位敢在盗匪横行的加州矿区开酒店的美国姑娘,可不像巧巧桑那么甜蜜而柔弱。她开朗,泼辣,敢作敢为,甚至还有点胆大包天。当盗贼约翰被警察追捕,走投无路之际,曼妮不仅在自己的酒店里藏匿下他,竟还爱上了他,并且在一场关系到是否把他交出去的赌博中,靠作弊而赢了前来捉拿约翰的警官......
  
这里的人物和故事在某些方面有点类似《托斯卡》的套路,一个性格上强有力的女性成为戏剧中的主要推动。但此剧又不像《托斯卡》那样成为震撼人心的悲剧,而是以一个并没有多少说服力的“大团圆”的结局告终。这的确有点掉份。
  
但撇开剧情,人物和场面的那种美国式的、西部牛仔作派的胡闹,还是蛮够味儿的。音乐还蛮不错,始终是普契尼一向的浓郁、饱满。在卡普亚那这个版本里,苔芭尔迪把曼妮唱得很出性格,奔放时,细腻处,无不一一妥贴、传神,真正是活跳跳的一个美国妞儿。50 年代末的录音,居然音效奇佳,动态、场感乃至音色上那点灵气,都不输给后来者,譬如 1977 年灌录的也是很出名的梅塔版(DG419 640-2,2CD)。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18 发表于: 2008-12-05
Puccini: La Bohème
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  
Piero de Palma, Fernando Corena, Giovanni Inghilleri, Hilde Guden, Raffaele Arie, Giacinto Prandelli, Renata Tebaldi, Ildebrando Santafe, Melchiorre Luise  
苔巴尔迪等人演唱  
Alberto Erede/ Rome Chorus and Orchestra of the Academy of St. Cecilia  
阿尔贝托-埃雷德指挥罗马圣洁奇丽亚音乐学院乐团
Decca 440 233 2(2)





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好的版本不少,诸如卡拉扬版和赛拉版都是Decca公司所发行;然而,Decca另一个由埃雷德指挥的版本却被世人遗忘,令人为之抱屈。光看罗马圣洁奇丽亚音乐学院乐团和苔巴尔迪的组合就使人信心大增,只可惜它是1951年的单声道录音。但有一个理由是让你非听这套CD不可:这套《波西米亚人》是该曲在录音史上首次全曲录音,充满浪漫热力的演出,使你忘记音质的不佳。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19 发表于: 2008-12-05
Purcell:King Arthur  
珀塞尔:亚瑟王  
Veronique Gens, Claron McFadden, Sandrine Piau, Iain Paton, Jonathan Best等人演唱
William Christie/Les Arts Florissants  
威廉-克里斯蒂指挥Les Arts Florissants  
Erato 4509 98535-2




  
这张《亚瑟王》是1995年2月在巴黎的录音,录音师完全将舞台上的一举一动抓入麦克风,忠实地反映在出版的CD中。也许有些爱乐迷会讨厌来来往往的演出者进出舞台所发出的噪音,但是不可否认的,它是最能表现现场演出的感觉,不只是舞台的感觉,乐器的形体也录得十分传神,是个舞台剧录音的典范。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