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28476阅读
  • 788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400 发表于: 2008-12-04
Prokofiev: Sinfonia Concertante
普罗科菲耶夫:为大提琴、管弦乐所写的交响协奏曲  
Mstislav Rostropovich/CELLO
罗斯特罗波维奇大提琴  
Malcolm Sargent/Philharmonia Orchestra of London  
萨金特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EMI CDC 7 49548-2
  



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乐曲是依据其不甚成功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所改写,提供了独奏者更多表现的机会。这张EMI的唱片真可说是权威中的权威,因为罗斯特罗波维奇曾参与其中独奏部分的谱写,而搭配的米亚科夫斯基大提琴协奏曲亦是三星带花(见前面介绍),故不应错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01 发表于: 2008-12-04
Prokofiev: Symphonies Nos. 1 & 5、Romeo and Juliet Suite  
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五交响曲,罗蜜欧与朱丽叶(选曲)
Sergey Koussevitzky/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库塞维茨基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RCA 09026 61657-2
  





很奇怪的,这是库塞维茨基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在1945年间的录音,但一直未以78转LP发行,直到1977年RCA日薄西山之际才挖出来以LP来发行,大家才发现这个演奏的瑰宝。最后还要告诉各位爱乐迷一件事,这张录音是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所录制,音效不同凡响。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02 发表于: 2008-12-04
Prokofiev: Symphonies Nos. 5、Romeo and Juliet Suite
普罗科菲耶夫:第五交响曲,罗蜜欧与朱丽叶(选曲)
Sergey Koussevitzky/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库塞维茨基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RCA Victrola VL 12021




  
在普罗科菲耶夫指挥下,波士顿交响乐团在此借普罗科菲耶夫这个曲目,展现了他们从未有过的顶级演奏水准,甚至连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也难以相比。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弦乐部分极其流畅,光泽可人。而《罗蜜欧与朱丽叶》戏剧的冲击颇抢眼。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03 发表于: 2008-12-04
Prokofiev: Symphonies Nos. 5
普罗科菲耶夫:第五交响曲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DG 423 216-2
  




卡拉扬与柏林爱乐无疑是第五交响曲至今最佳的诠释者之一,此时正为柏林爱乐的演奏高峰期,而录音方面,亦属DG的一个典范代表作,美国录音师把管弦乐的音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04 发表于: 2008-12-04
Prokofiev: Peter & the Wolf  
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  
吉尔古德(John Gielgud)朗诵  
Richard Stamp/London Academy Orchestra  
斯坦普指挥伦敦学院乐团  
Virgin VC 7 90786-2
  
  



不止一两个作曲家专门为儿童写过曲子,从贝多芬到福雷、德彪西等等都曾经写过或者童趣十足,或者索性是让孩子们来演奏的作品。这个传统在20世纪得到发扬光大,其中两首最成功,一是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再一首就是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  
  
这首称为“交响童话”的乐曲,叙述少年彼得在一群善良的小动物的帮助下与大灰狼周旋,并最终制伏它的故事,由成人的旁白(男声)和一段段小曲子组成,和布里顿后来所作《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性质相仿,是为少年儿童初步掌握交响音乐特性而写的启蒙教材式的作品。当然,因为它非常好听,如今就成了老少咸宜,甚至多半是大人在欣赏的音乐了。其中有许多精彩、动人的曲调,乐队配器非常性格化和情节化,通俗易懂,而且活泼、幽默。  
  
按照普罗科菲耶夫本人的说明,这篇交响童话中的每个角色都在乐队中由一种乐器来扮演,长笛扮小鸟,双簧管是鸭子,单簧管在低音区的断奏代表猫,大管扮演爷爷,三个法国号的和弦恰是一派狼声狼气,弦乐的合奏即主人公彼得,而最后的定音鼓和大鼓,则是模仿猎人开枪。  

这张唱片被“企鹅指南”评鉴为三颗星带花,荣誉到顶头了。唱片上搭配的另两首曲子是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和莫扎特的《G 大调小夜曲》。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05 发表于: 2008-12-04
Prokofiev: Summer Night Suite
普罗科菲耶夫:夏之夜组曲
Berglund/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
贝尔格伦德指挥伯恩茅斯交响乐团
EMI ASD 3141
 



  
如同标题般,普罗科菲耶夫这首音乐洋溢着令人陶醉愉悦的曲调,带点芭蕾舞曲风格,也是依据一出不太有名气的歌剧改写而来的,表现出他丰富多变的音乐性。而这个曲目,也由于这张唱片才渐渐为人所知。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06 发表于: 2008-12-04
Prokofiev: Romeo & Juliet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号及第二号组曲  
Yoel Levi/Cleveland Orchestra
莱维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Telarc CD 80089  




  
莱维在1980—1984年之间担任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指挥,他指挥的这张作品,是截止目前为止,普罗科菲耶夫这首杰作的最好选曲录音。这张录音具有Telarc一贯的特质,华丽的弦乐和出色的整体表现,以及流畅的演奏,好象把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变得更可亲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07 发表于: 2008-12-04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1 in D flat major, Op.10、Scena(from "Romeo & Juliet")、Dance of Young Girls with Lilies(from "Romeo & Juliet")
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罗蜜欧与朱丽叶(钢琴版)  
Andrei Gavrilov, piano
加夫里罗夫钢琴
Simon Rattle/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拉图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EMI ASD 3571




  
安德烈-加夫里罗夫是年轻的苏俄钢琴音乐家,1975年因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替代里赫特,震惊四座,名声从此不迳而走!要说这是我们听过最精彩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号,一点也不夸张!拉图的管弦乐和EMI的录音也颇令人侧目。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08 发表于: 2008-12-04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 6 in A
普罗科菲耶夫:第六奏鸣曲    
波哥雷里奇(Ivo Pogorelich)钢琴  
DG 413 363-2
  




虽然一般而论,为钢琴写奏鸣曲,在20世纪是有点悖时的,往往吃力不讨好。但普罗科菲耶夫是个重要例外。他的奏鸣曲的确写得好。尤其是他的九首奏鸣曲中的第六、七、八,即被称为“战争奏鸣曲”的三首,堪称20世纪的钢琴奏鸣曲之最。它们作于1940—1944年间,即“二战”爆发后至战胜法西斯德国的前夕,所以有此别称。   
  
《第六奏鸣曲》本身倒并没有多少战争气息。何况此时希特勒还没有进攻苏联,战争离我们这位作曲家暂时还很远。主要还是他一贯的大胆、泼辣和把钢琴当作打击乐器来使用,构成了此曲的风格特征。激烈的首乐章开头处的和声设计,即从一个调上的片断开始,不经任何过渡便转入一个远关系调的做法,就是最具普氏特征的一笔。当然他现在除了泼辣还有了点儿“仙气”。中段柔缓下来,散漫的旋律间充满着奇异、绚丽的钢琴音响,令你不禁疑惑它们从何处冒出,又打算往何处隐没。小快板的第二乐章是那种普氏特有的怪异而迷人的进行曲面貌,在仿佛步履沉重的低声部伴奏音型的有力推动下,那支其实是不三不四但却煞有介事的旋律,居然也显得相当流畅!这让人想起他的《第五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也是被这煞有介事的把戏搞得有声有色......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409 发表于: 2008-12-04
Prokofiev: Sonate No. 7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奏鸣曲
Stravinsky: Petrouchka
斯特拉文斯基:三乐章彼得鲁什卡
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钢琴  
DG 419 202 -2
  




以演奏水准而论,20 世纪钢琴音乐的无数唱片,要算这张最荣耀,得到好评最多了。
  
《第七奏鸣曲》是普氏三首“战争奏鸣曲”的第二首,因其1942年写成此曲时适逢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胜德军,作者便以此作贺,故名《斯大林 格勒奏鸣曲》,尽管它实际上是从1939年就开始写的,本身与这场战役毫无关系。战争意味在今天也可以换成一场球赛的气氛,因为那不同寻常的7/8的拍子的确飘忽而动荡,而这与普氏通常总是重复使用某种简单、规整的八分音符的固定音型来构成高潮的做法很不一样。音乐紧张、激昂,有戏剧性冲突的巨大推动和真正的力量美。
  
在同名舞剧打响之后,余兴未尽的斯特拉文斯基,1921年又从中选出三段音乐,改编成钢琴曲《三乐章彼得鲁什卡》,题献给鲁宾斯坦。但我估计浪漫派的鲁宾斯坦不会很喜欢这种弹法是敲击式的,而曲趣又带点鬼打鬼闹的新潮音乐。因此如今弹这个作品,波里尼要算一枝独秀了。
  
唱片上另有韦伯恩的《钢琴变奏曲》和布烈兹的《第二奏鸣曲》,也都让波里尼弹得出神入画。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