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講︰音樂的建構
曲目︰
1.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No.8 Op.13 第二樂章
2.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給愛麗絲》
3. 海頓---交響曲No.94《驚愕》第二樂章
4. 海頓—交響曲No.83《母雞》第一樂章
5. 海頓—交響曲No.88第四樂章
6. 莫札特—交響曲 K.V525第三樂章
7. 比才—歌劇《卡門》
8. 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 No.4
內容摘要︰
音樂建構就是音樂形式,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是在時間中完成,對音樂而言形式變化很重要,而聽眾有形式概念才參與其
中。一首作品是從很小單位:動機→發展→樂句等不斷擴充,如撘架般建立起來。古典時期是奏鳴曲時代,所有音樂作品
都是奏鳴曲。
奏鳴曲:是一種類作曲家可用各種樂器來寫奏鳴曲;有3~4樂章(快、慢、快or快、慢、小步舞曲【或詼諧曲】、快
Finale);也可用2種樂器為2重奏編制(例:鋼琴與小提琴;正確名稱:鋼琴與小提琴二重奏),最大編制是管絃樂團來
演奏鳴曲稱交響曲。
★ 第二樂章不是三段體就是變奏曲,小步舞曲與詼諧曲形式相同。
奏鳴曲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式:呈式部:第一主題(音樂主調上)、第二主題(轉至屬調;近系調)、結束句
發展部:發展呈式部
再現部:再現呈式部(第一主題主調上,第二主題回到主調)、Coda。
奏鳴曲第四樂章Final,通常使用迴旋曲〈短的段落快速巡迴交替,A、B、A、C、A〉。
★貝多芬的Coda常被稱為第二各發展部,因延伸太大。
作曲家及作品簡介:
1.Ludwing van Beethoven ﹙1770-1827﹚Piano Sonata No.8 Op.13《Pathetique》ⅡMovement:
為獻給侯爵(Furston Carl von Lichnowsky)之作品,第三樂章:規矩典雅傳統之迴旋曲音樂雖優美但非劃時代。
2. Ludwing van Beethoven(1770-1827)《Fur Elsie》WoO59:
這首《給愛麗絲》應該是貝多芬除了交響曲以外最有名的曲子了。當初,這首曲子是在貝多芬逝世後才被人在遺物中發現
的。因此沒有人知道貝多芬是何時以及為甚麼創作這首曲子,當然,也不知道這位給愛麗絲是何許人也。不過根據考證,
這應該是貝多芬大約在1810年所創作的。 這首曲子是標準的輪旋曲式。
3. Joseph Haydn(1732-1809)Symphony No.94《The Surprise》Ⅱ Movement:
《驚愕》標題來自第二樂章突然巨響。第二樂章變奏曲共4個變奏。
4. Joseph Haydn(1732-1809)Symphony No.83《La Poule》ⅠMovement:
第一樂章中第二主題那聽來向是母雞下蛋的叫聲的雙簧管部主題,而得到母雞的別稱。
5. Joseph Haydn (1732-1809)Symphony No.88 Ⅳ Movement:
1780年作,儘管不像《倫敦》《巴黎》有附標題,但卻是大家所熟悉的一首,共有四樂章。
6.Wolf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Eine Kleine Nachtmusik No.13 K.V.525 Ⅲ Movement:
莫札特作品中最為世人熟悉的樂曲之一,約在1787年的八月間作。在維也納完成這首作品,其編制為弦樂五部包括:小
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與低音提琴各一,全曲由精神抖擻而有著優美旋律的快板、氣氛柔和的浪漫曲樂章、如歌而流暢
的小步舞曲與輕快活潑的迴旋曲構成。
8. Georges Bizet(1838-1875)Carman:
1873年完成,1875年3月3日Paris首演,全歌劇中著名旋律可參考在東行漫記中介紹的卡門幻想曲說明。
9. Johannes Brahms(1833-1897)Hungarian DancesNo.4:
布拉姆斯共有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素材來自吉卜賽化的匈牙利民間音樂。雖然二十一曲子的調性與風格都不盡相同,但
是其中節奏自由、變化強烈的速度與花飾卻是共通的。由於這些作品大受歡迎,所以先後被改成鋼琴獨奏版、小提琴與鋼
琴版(姚阿幸改編)與管弦樂版。
關鍵字︰Legato連音 Staccato斷音 Coda尾聲
延伸聆聽:︰DVD導聆:
莫札特 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 K488
貝多芬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 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布拉姆斯 第一號鋼琴三重奏Op.8
布拉姆斯 第一號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