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0852阅读
  • 167回复

一些著名的重奏团(此帖我以前开在其它地方,现在逐步转移过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0-03-16
易沙意四重奏(Quatuor Ysaye)



易沙意四重奏1984年由四位巴黎音乐院的学生组成,创团团员为:Christoph Fiovaninetti、Luc-Marie Aguera、Miguel Da Silva、Michel Poulet,现今团员更换两人,Christoph Fiovaninetti、Michel Poulet被Guillaume Sutre、Marc Coppey替代。

1987年该团风光地获得Evian室内乐大赛的五项大奖,目前是Decca的签约乐团,灌录有门德尔颂四重奏全集、莫扎特的「海顿」四重奏等。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0-03-16
门德尔颂四重奏全集的首版与再版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0-03-16
贝可娃姊妹三重奏The Bekova Sisters

贝可娃姊妹三重奏(埃尔韦拉.贝可娃,小提琴/艾菲亚.贝可娃,大提琴/艾隆诺拉.贝可娃,钢琴)
同时让三位乐坛大师一致赞赏的室内乐团

英国权威报纸「THE DAILY TELEGRAPH」曾以极大的篇幅报导这个来自哈萨克由三位可人儿所组成的《贝可娃姊妹三重奏》在国际乐坛所造成之轰动。文中提及:柏林爱乐指挥阿巴多对其所灌录拉赫曼尼诺夫之作品(CHAN9329)深表欣赏;而小提琴大师克莱曼对她们演奏的布拉姆斯三重奏作品,亦用〝神奇〞("Magical")二字来形容;至于指挥界的耆宿索尔第爵士他的反应又是如何呢?他听了她们的音乐会后,则当场决定邀请她们为音乐会节目中的座上宾!

这个室内乐团新秀的堀起过程,颇为波折,并曾一度受各界媒体的高度关切;三个姐妹出生于哈萨克,前后都曾在苏俄柴可夫斯基音乐院修习音乐,并多次获得国际大赛的首奖;尽管她们的名声在共产世界早已声名大噪,而西方的音乐界亦表欢迎之意,可是当时苏联当局则不肯让这个有「苏维埃文化大使」美名的团体离开祖国到国外演出。在这种不合理的专制体制下,Alfia毅然于1981年逃到英国寻求庇护,另外两位姐妹Eleonora与Elvira亦于1989年到英国来。她们在西方的表演活动始于1989年,至今已成为国际乐坛一知名室内乐团,她们彼此间绝佳的默契,借着乐器让作品呈现出最令人感动的乐音。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10-03-16
她们的唱片好多都是由Chandos出版的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10-03-16
克林勒弦乐四重奏团The Klingler Quartet


Klingler SQ.的历史,首先从Klingler兄弟说起,最老资格的是中提琴手Fridolin Adolf Klingler,1871年7月10日出生于德国Homburg,他的父亲Theodor是职业中提琴手,Fridolin幼时跟随长辈开始学习拉琴,举家迁去法国东北部城市Strasbourg(当时属于德国领地)后跟Heinrich Schuster学习,毕业后去柏林Florian Zajic的授课班,Florian Zajic是波希米亚人,Mildner和Bennewitzj的学生。但是父亲显然不认同儿子当一名职业的中提琴手——这个职业即使在德国也不是得到认同的好职业,最后Fridolin只好离家出走。1891-1895年他在苏黎世Tonhalle乐队以及Hegar四重奏组演奏,稍后是柏林爱乐的中提琴独奏。而Fridolin的弟弟,也就是四重奏的灵魂人物Karl Klingler 1879年12月7日在Strasbourg出生,在1884年开始Karl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接着跟哥哥幼时老师Schuster学习,1897年他进入柏林音乐学院跟随一代宗师Joachim学琴,作曲则是Max Bruch和Robert Kahn,这些机遇当哥哥的只有流口水的份啦。Karl成为了Joachim晚年的得意门生,1900年获得Mendelssohn奖,1901年被聘未柏林爱乐的第二小提琴首席,1903年辞职去音乐学院接替Karel Halir授课,1905年Fridolin和Karl兄弟俩组建了Klingler SQ.组,但是组建初年他们的演奏基本是有名无实,因为直到1910年Fridolin都是在柏林爱乐演奏,而Karl则被Joachim叫去他自己的SQ.接替Emanuel Wirth演奏中提琴。

Klingler SQ.早年的另外两位成员,首先是第二小提琴手,来自俄罗斯的Josef Rywkind,也是Joachim的学生,1908年击败劲敌Aolf Busch赢得Mendelssohn奖的猛人。其次是来自英国威尔士音乐世家的大提琴手Arthur Williams,被认为是在德国最好的大提琴家之一,他跟妻子Gwendolyne在皇家音乐学院相识,1900年结婚,1902年前往柏林跟随Robert Hausmann继续深造,Robert Hausmann是Joachim SQ.的大提琴手,Williams跟恩师一样,拉琴不用脚钉,直接把琴夹在两个膝盖之间,在今天看来这种古怪模式自然是非常遥远了!Williams是学院乐队的首席大提琴,不仅作为第二大提琴手跟Joachim SQ.演奏五重奏或者六重奏,有时候还顶替恩师出阵呢。

1907年夏季,Joachim仙逝,他的四重奏团也就解散了,众人的焦点立刻投射到Klingler SQ.上面,作为Joachim的直接继承人员,他们无疑是最有资格继承Joachim SQ.的位置了,银行家兄弟Franz及Robert von Mendelssohn出面资助这个年轻的组团,Robert曾经资助价值不菲的乐器给Joachim SQ.,现在同样给予Klingler SQ.同等的待遇,这个年轻的四重奏组终于有机会开展他们的演出了。1908年Klingler SQ.举行了伦敦首演,他们跟Joachim昔日的英国老友相处融洽,定期到英国演出,合作的包括两位钢琴家、Clara Schumann的学生Fanny Davies和Leonard Borwick,还有单簧管演奏者Charles Draper。1910/1911音乐季Klingler SQ.在柏林Singakademie会堂演出了一整套Beethoven,1913年4月他们跟Bohemian SQ.和Rose SQ.一同出现在波恩室内乐音乐祭,Klingler跟Rywkind还和Adolf Busch一同演出Vivaldi的三把小提琴协奏曲。

尽管Karl Klingler跟Williams的关系非常好,甚至Williams把儿子都叫了Karl并且认Klingler作教父,但是他音乐上他们却常常意见不一,在排练上经常闹矛盾,年长的Fridolin Klingler只好出来当和事佬。1914年一战爆发后,Williams拒绝离开德国,但是他的家人1915年先行回家,他则直到1916年才作为德国战俘交换,在此期间他不幸地受到祖国的英国认以及他所敬爱的德国人双重的伤害,他的右手开始出现颤抖的症状,再也不能恢复。他在Ruhleben集中营期间,老友Karl Klingler没来看过一会,据说归咎于Karl被抓去德军服役的缘故。不管如何,跟Cortot类似,这也是让人唏嘘的故事呀!不能再在公开音乐会上演出后,Williams混回英国的室内乐圈子,包括在各处晚会演出,成为极有影响力的风云人物,后进的众多音乐家像Griller SQ.对其膜拜不已。

Klingler SQ.早期的活动伴随着一战的结束而告一段落。这期间他们留下了少量的四重奏选段录音,当中最重要的就是1911年和1912录下的三段Beethoven录音,这是现存最早的贝SQ录音,Joachim没能留下这些录音,因此这些离老贝死后84、5年的录音殊为珍贵。这些瀑布般的噪音中透出的微弱声响显示出不可思议的优雅和歌唱性,Klingler SQ.对歌唱性非常地重视,甚至是单独的音符也利用微妙的滑音保持持续的歌唱,而别的SQ.通常都是一弓了事。

1916年,Karl Klingler结束兵役,随着二提Rywkind返回俄罗斯,大提Williams手伤停止演出,Klingler SQ.不得不寻找新的团员了,两位新成员二提Richard Heber和大提Max Baldner都是暂居于Robert von Mendelssohn家庭,Max Baldner在科隆音乐学校学习,在那他是Adolf Busch学生时代的组团成员,其后还有Hugo Becker和Pablo Casals以及跟Artur Schnabel开奏鸣曲演奏会。这个第二期的成员留下的录音也很少,只有1922年留下的Mozart“不协和音”第3乐章以及Mendelssohn NO.1的第2乐章,并且只在78S上发行过。

1917年Karl Klingler迎娶富有犹太银行家的女儿Margarethe von Gwinner,这使得他的后半生过得相当舒适,他们养育了4个儿女。大约两方面的影响是显然的:一是舒适的生活使得他在艺术上的发展没有表现出不死鸟的精神;二则是妻子的犹太身份在纳粹猖獗之时变得情形尴尬。

1926年大提Max Baldner让位给了Robert von Mendelssohn的儿子Francesco,Francesco还是Busch SQ.的选用第二大提琴手,这个第三期的组合没有留下任何的录音,只存在于无声资料中了!

1929年合作的第二大提、犹太人Ernst Silberstein正式接替大提的位置,Klingler SQ.进入最后时期。1933年纳粹的势力已经很强,犹太音乐家逐渐被驱赶屠杀,当时的一些精英被迫离开,例如大家熟悉的大提琴家Emanuel Feuermann。Klingler拒绝解雇犹太的大提Silberstein,据说当被问到谁可以取代他的大提位置,德国难道就没别人了吗,Klingler缓慢地说:“Jaaaaaa, Feu-er-mann。”实际上,当Klingler SQ.在Hindenburg总统的聚会上演奏时他们并不畏惧听众席上有Hitler的存在。不过不幸最终一件接一件,Karl Klingler难保他接替Joachim的学院职位了,二提Richard Heber也经受不住压力离开前往乐队谋生,大提Silberstein最终移民去了美国,在纽约爱乐以及Perole SQ.演奏,Klingler兄弟俩也开始了流亡的生涯。尽管Karl Klingler后来为了保证妻子的安全而在军队演奏,战后也组建过自娱式的四重奏组,但是这些终究不是很正式的形态,因此Klingler SQ.的历史,一般地是1905-1936年,在Joachim的光环下诞生,在战争中终结。

战后,兄长Fridolin在柏林德国歌剧院演奏,1951年退休,10年后逝世于柏林,而Karl则1971年3月18日逝世于慕尼黑。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10-03-16
这是他们1905年-1936年的录音(TESTAMENT双CD)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10-03-16
爱默森弦乐四重奏团(Emerson String Quartet)



    以美国哲学家爱默森命名的爱默森弦乐四重奏创办于1976年,1978年得到德国瑙姆堡室内乐奖,目前团中还有两位当年的创团团员, 分别是第一小提琴德鲁克(Eugene Drucker)和第二小提琴塞哲(Philip Setzer)。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10-03-16
爱默森弦乐四重奏团(Emerson String Quartet)的这个萧氏四重奏全集是众多版本中较新的录音,他们的演奏和包罗丁四重奏团那种富于强烈戏剧性的诠释相比显得典雅唯美。每个音符都雕琢得精巧绝伦,以纯音乐的手法将作曲家的灵魂呈现在听众面前,是俄罗斯演奏风格之外的又一上佳录音。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10-03-16
这些个唱片都是很值得一听的!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10-03-16
这张巴托克似乎更有名!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10-03-16
朱利亚四重奏Juilliard String Quartet


美国朱利亚弦乐四重奏组(Juilliard String Quartet)成立于1946年,是世界最著名的四重奏组之一。自1962年取代布达佩斯四重奏成为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的“当家”四重奏组以来,朱利亚一直在世界上享受着崇高的声誉。在美国,他们有着大批的热心听众,是美国当之无愧的室内乐“第一家庭”。朱利亚弦乐四重奏的音乐家使用的乐器都是无价之宝。它们是四把斯特拉底瓦里名琴,1936年由维塔尔夫人(Mrs.GertrudeClarkeWittal)赠给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成为图书馆最珍贵的馆藏之一。朱利亚四重奏是布达佩斯四重奏之后唯一有权使用它们的音乐家。

朱利亚四重奏的音乐家都居住在纽约的朱利亚音乐学院里,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坚持定期举办讲座和大师课,热心培养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音乐家,特别是训练了一批年轻的四重奏组,包括已经在国际乐坛上很有名气的美国四重奏(American Quartet),协和四重奏(Concord Quartet),埃莫森四重奏(Emerson Quartet),门德尔松四重奏(Mendelssohn Quartet)和东京四重奏(Tokyo Quartet)等。

朱利亚四重奏的演出曲目极其广泛,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德沃夏克到巴尔托克等二十世纪作曲家的作品,无所不包。SONY公司从1949年起一直是朱利亚四重奏的独家唱片发行公司。为庆祝四重奏的五十岁生日,SONY发行了一套七张CD,包括曾经赢得大奖的唱片及以前未曾发行的录音。朱利亚四重奏已录制了一百多种唱片,其录音数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他们录制的贝多芬,勋伯格弦乐四重奏全集和拉威尔,德彪西的四重奏都赢得了格莱美大奖(Grammy Award)。1986年,朱利亚四重奏因其在音乐制品制作上的杰出贡献而进入美国国家录音艺术和科学学院的名人馆;1993年,他们还获得了德国录音评论奖终身成就奖。

朱利亚四重奏现在的四位成员都是在美国出生并接受音乐教育的,他们分别在欧美各国举行过独奏音乐会并是世界最著名音乐节上的常客。

乔斯密尔诺夫(Joel Smirnoff)1997年接替退休的罗伯特曼成为第一小提琴。他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朱利亚音乐学院,曾是波士顿交响乐团成员。1983年他在国际美国音乐比赛上获得第二名,并于1985年在纽约卡内基威尔独奏厅(Carnegie Weill Recital Hall)举办了首次独奏音乐会。第二小提琴罗纳德科普斯(Ronald Copes)是1997年加入四重奏组的新成员。他曾经就读于奥伯林音乐学院和密歇根大学,从1977年至199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担任小提琴教授。塞缪尔罗兹(Samuel Rhodes)从1969年起就是四重奏组的中提琴手,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作曲,现任朱利亚音乐学院教授。大提琴家乔克罗斯尼克(Joel Krosnick)接替他的老师克劳斯亚当于1974年担任四重奏组的大提琴手。他不仅是一位活跃的演奏家,经常在欧美举办独奏音乐会,还是一位积极的音乐教育家。

朱利亚站稳美国文化瑰宝位置已经五十多年,演出该没有什么惊喜了吧?事实正好相反。正如大提琴手乔克罗斯尼克所言,他们的演出仍然令身经百战的听众大为惊讶。例如去年的一场音乐会结束后,一位长期乐迷就问乔克罗斯尼克:“这首乐曲是该这样激烈的吗?”

“我们的目的是在音乐里注入深刻的信念和清新的朝气,使听众能得到难忘的感受。”乔克罗斯尼克说,“我们并非刻意去引起争论,但我们也不刻意去避开它。我们只是以活生生的手法去演出。其实,无论在感性或理性上,贝多芬,拉威尔,巴尔托克,斯美塔那和萧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概念,都非常富争论性。如果可以表达这种精神,意义重大;对观众而言,亦可说是一种挑战。”

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朱利亚弦乐四重奏在纽约朱利亚音乐学院院长威廉舒曼的提议下成立。一开始,威廉舒曼就认定四重奏组成员应肩负教育及表演的双重角色。时至今日,乐团仍坚守这个原则。乐团一向的宗旨是介绍当代的音乐,以对待古典音乐般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现代音乐。与此同时,四重奏的年轻成员想以新音乐的精神来探讨经典名作;或者,如乔克罗斯尼克所言:“令古典变新,令新变古典。”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10-03-16
两张TESTAMENT的碟是在日本买的!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10-03-16
卡米娜弦乐四重奏团Carmina Quartet


Carmina Quartet成军于1984年,三年后在意大利的Paolo Borciani四重奏大赛中脱颖而出,在国际间崭露头角。1991年Carmina Quartet和DENON唱片公司签下专属艺人合约,同年五月录下本片一炮而红。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10-03-16
这张是三星带花碟。

本片乐曲表现出灵敏而纤细的平衡感,华丽灿烂且多层次的色彩与感性,将齐玛诺夫斯基作品中独特的音响作了最深入的表现;DENON的录音功不可没。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10-03-16
另两张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10-03-16
梅洛斯四重奏(Melos Quartet)



梅洛斯四重奏(Melos Quartet) 1965年成立在司图加特的团体,团名的灵感来自希腊歌谣 「Melcher and Voss」。团员为:Wilhelm Melcher、Gerhard Ernst Voss、Hermann Voss、Peter Buck。德奥 作品中除了海顿之外该团都有灌录,特别的是较少见到的门德尔松、切利贝尼的四重奏全集。 

这个来自斯图加特为基地 的四人室内乐组合,其诠释具有丰富的内涵,速度的灵活及流畅的合奏也都可圈可点,演奏轻快的乐章时散发 出一股超越表象、直窥乐曲精髓的洗链。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10-03-16
梅洛斯全套舒伯特(6碟16首)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10-03-16
塔卡契四重奏(Takacs Quartet)



1975年成立于布达佩斯,成员有Gabor Takacs-Nagy、Naroly Schranz、Gabor Ormai、Andras Fejer。灌录曲目相当广泛,早期在Hungarton录有巴尔托克六首四重奏,国民乐派的史麦塔纳、鲍罗定为其擅长,德奥的莫扎特、舒伯特、布拉姆斯也有录音,其海顿四重奏备受留声机杂志青睐。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10-03-16
这是他们演奏的鳟鱼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离线vip_laomao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10-03-16
瓜内里四重奏(Guarneri Quartet)


1964年成立的美国团体,成员是:Arnold steinhardt、John Dalley、Michael Tree、David Soyer。曾灌录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以及与阿瑟鲁宾斯坦灌录舒曼钢琴五重奏。该团录音见于RCA、CBS等美国唱片公司。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