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29317阅读
  • 2853回复

听音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690 发表于: 2007-10-25
今天已收到上面两张(套)CD,一张来自韩国,另一张来自台湾彰化。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91 发表于: 2007-10-26
俺这两天晚上一直在听这张图画展览会,感觉非常好。 &0f/F:M  
>l8?B L  
录音是1961,59年的,Mercury用三只德律风根麦克风录制的。 qi/k`T  
74N_>1!j  
曲目是贾尼斯演绎的钢琴版和多拉蒂的乐队版。中间还有两首肖邦小品,一首练习曲,一首华尔兹。有点睛的感觉。 S@!_{da  
s]e `q4ip  
贾尼斯是霍洛维茨的学生,他的拉二和拉三也是精品。 OYxYlUq  
U:99w  
M34刚来,放上这张,钢琴的味道又有一番新意。 NRG06M  
#5h_{q4l  
推荐一下。 L8n?F#q  
@r[SqGa:  
勇气被公认为人类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它是可以决定其他品质的品质。
只看该作者 2692 发表于: 2007-10-26
laomao兄在此致上最衷心的謝謝! ^w%%$9=:r  
您這是造福人群,為後代留下寶藏,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願此樹常年永存,祝您幸福吉祥!
只看该作者 2693 发表于: 2007-10-27
补充一下。 XM+.Hel  
收藏丰富,藏品珍贵,介绍细致,观点卓越。 3rFku"z T$  
w^zqYGxG)  
再引用主持人常说的一句话: zJ(DO>,p&  
刚才表演的叔叔是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动作很危险,请小朋友切勿模仿。 fQ1j@{Xa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只看该作者 2694 发表于: 2007-10-27
老師不在,不上課?
只看该作者 2695 发表于: 2007-10-27
引用第2714楼sado于2007-10-27 18:44发表的  : @+zWLq!1pB  
老師不在,不上課?
4P)#\$d:  
 ? .SiT5  
Va.TUz4  
刚出差回到家呢! NL `  
'3^qW  
呵呵,千万别叫我老师,很惭愧的!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96 发表于: 2007-10-27
很懊丧,这次KREMER率领他的波罗的海克莱默拉塔室内乐团到苏州演出,人家给了我六张票,结果碰上外出开会,只能把票又送给了别人!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97 发表于: 2007-10-27
引用第2713楼梁溪人家于2007-10-27 16:31发表的  : @##}zku  
补充一下。 H@zv-{}T8  
收藏丰富,藏品珍贵,介绍细致,观点卓越。
再引用主持人常说的一句话: (ESFR0  
刚才表演的叔叔是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动作很危险,请小朋友切勿模仿。 _'Vo3b  
.......
<=%[.. (S  
|p+FIr+  
rttKj{7E  
[-Y~g%M  
叔叔将继续为穿开裆裤拖鼻涕的小朋友们表演!哈哈 .^F&6'h1H  
e'G3\h}#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98 发表于: 2007-10-27
Alexander Porfir'yevich Borodin:3 Symphonies qa~ju\jm.  
鲍罗丁:三首交响曲(全集)、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波罗维茨人的舞蹈等 a>8] +@  
加尔维(Neeme Järvi)指挥哥德堡交响乐团(Gothenburg Symphony Chorus ) l1 08.ao  
DG 435 757-2(2CD)
r SoT]6/   
leizjL\P  
3#udz C  
d1^5r 31  
{#z47Rz  
]+qd|}^  
这几乎就是鲍罗丁管弦乐作品的全集了. Wx;%W"a  
UDcr5u eKn  
这位本行是搞化学,在科学上颇有成就的"业余作曲家",很像当军官的穆索尔斯基的情况,半路出家,才华横溢,在19世纪俄罗斯音乐界很有代表性,并且也是作品很少,却充满强烈的俄罗斯民族性. y}U'8*,  
H)*%eG~  
他的歌剧《伊戈尔王子》现在不常演出,但其中一段管弦乐加合唱的"波罗维茨人的舞蹈"却盛演不衰,早已为全世界的乐迷所喜爱. 60>g{1]  
loq2+(  
另一首鲍罗丁名曲是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也是爱乐者们极欣赏的. 4TU\SP8sM  
"AMwo(Yi  
鲍罗丁还写过三首交响曲.第一首作于1869年,是西方听众最早听到的俄国交响曲;《第二交响曲》堪称鲍罗丁最精彩的大型管弦乐杰作,它有一个叫做"勇士"的别名,因为它的快乐章主题及其民间色彩的配器显示出粗犷,勇武的气质,令人联想起俄罗斯古代勇士在荒原上的游荡;《第三交响曲》是鲍罗丁未完成的遗作,由格拉祖诺夫为他续成后两个乐章.其谐谑曲演奏难度很高,当时乐队排练中曾对其5/8的拍子感到为难,格拉祖诺夫便提示乐手们,每一小节正好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名字音节相符!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99 发表于: 2007-10-27
Alexander Borodin:String Quartet No.1 in A & 2 in D 8rU| Oh  
鲍罗丁: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弦乐四重奏 UY.o,I> s  
鲍罗丁四重奏组 Gh{9nM_\"  
EMI CDC 7 47795 2
@1pfH\m  
yMgS0  
tg/!=g  
5?j#  
4 l+z  
iY sQ:3s  
两首弦乐四重奏都是用大调写的(A大调和D大调),都不乏爽朗和刚劲.不过,它们的首乐章都是接近中庸速度的,歌唱性很好的主题曲调柔美动听.在前一首里,小提琴从低音处奏出两句序奏,经过一段绵延的缓慢过渡,进入主题,开始滑爽如丝般地歌唱.这个优美的曲调经过一再变奏,带出些许苦楚,由阵阵紧缩和挣扎构成了这个对比性的第二主题.慢乐章里,愁闷更深,更显阴郁了.即便如此,这里面常被打断的那个曲调仍是很美.谐谑曲的第三乐章采用急板,蹑手蹑脚,精怪兮兮的,四件乐器的配合有声有色.末乐章是踌躇满志而兴高采烈的.第二小提琴的一些装饰性的点缀很出效果. DYZk1  
7Fa1utV I  
第二首四重奏比前一首短,因此也更紧凑.这里面甚至还有了海顿四重奏的纯净和精致.首乐章的曲调更美丽迷人,也更富有俄罗斯风味.忧郁地叙述着,以此抚平了自己.第二乐章一反常态地安排了快板谐谑曲,而将标明"夜曲"的慢乐章放在后面.这个全曲最长的乐章实在太美,太让人陶醉了!不但旋律极抒情,而且四重奏的效果犹如歌剧中的咏叹调,其它三件乐器伴奏着第一小提琴作女高音般的歌唱.类似这段"夜曲"的四重奏乐章,从海顿数下来,听到的实在不多.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