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21869阅读
  • 788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60 发表于: 2008-11-30
Paul Hindemith: Symphonia Serena (1946) / Symphony "The Harmony of the World" (1951)
欣德米特:宁静交响曲、“世界大同”交响曲
Yan Pascal Tortelier/BBC Philharmonic  
Y.P.托特利埃指挥BBC爱乐  
Chandos CHAN 9217


  
这两首欣德米特在战后完成的交响曲——“宁静交响”与“世界大同”一起收录在这张Chandos的示范级录音中。托特利埃的诠释是一种典范的现代笔法,一种冷静的态度面对这两首巨作。在排除感动味的做法上,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主张,由于合奏很精致,结构极为明确,使得此版变得格外的突出。托特利埃强调出欣德米特的理论家面貌,将严谨的格调整体凝聚起来,这是一个结构扎实的演出。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1 发表于: 2008-11-30
Paul Hindemith:String Quartet  
欣德米特:弦乐四重奏  
Hollywood String Quartet
好莱坞弦乐四重奏  
Testament SBT 1052




  
或许你认为欣德米特的弦乐四重奏从来不会和普罗科菲耶夫弦乐四重奏曲在同一张LP或CD上出现,但是,1952年好莱坞弦乐四重奏团却将这两首充满现代感的弦乐四重奏,一鼓作气做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录音演奏,四位演奏者成为一个整体,直接切入作品的最深处。明确的结构力与惊人的戏剧张力令人敬佩。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2 发表于: 2008-11-30
Holst: Suite No.1 & 2
霍尔斯特:军乐组曲第一、第二号  
Frederick Fennell/Cleveland Symphonic Winds
芬聂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Telarc cd 80038
  



  
霍尔斯特的两首军乐队组曲听来威风凛凛,可惜很少被灌成唱片。芬聂尔60年代曾为Mercury灌录过,而今在Telarc又展雄风,数位化更增添不少威力,高潮的处理如同面临千军万马的壮阔场面,非常的过瘾。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的演奏很具水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3 发表于: 2008-11-30
Holst: The Planets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卡了扬指挥柏林爱乐合唱团和管弦乐团  
DG400 028-2
  




霍尔斯特最伟大的作品“行星”,版本何其多!卡拉扬在数位化录音的早期,便选择此曲做为音响效果的试金石,而也着实带给了听者一个全新感觉的“行星”。柏林爱乐此时正处颠峰时期,因此本版自然比早20年的卡拉扬与维也纳爱乐的版本好得多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4 发表于: 2008-11-30
Vagn Holmboe: Symphonies Nos. 8  
霍尔姆伯:第八交响曲
Owain Arwel Hughes指挥Århus Symphony Orchestra  
BIS CD 618  





霍尔姆伯的交响曲版本相当有限,在本版之前,仅有第七、八、十号出过录音。事实上,第八交响曲可能是霍尔姆伯最能拿得出来的杰作,在本张CD的另外一曲,第九交响曲更是冷门,黑暗、沉闷是它的特征,若非BIS的录音实在够棒、够水准,霍尔姆伯的这些作品可能只能做为扩充聆听曲目之用。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5 发表于: 2008-11-30
Honegger: Symphony No. 2 for String Orchestra and Trumpet; Symphony No. 3 "Liturgique"
奥乃格:第二交响曲、第三(礼拜)交响曲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DG 423 242-2
  




正如这张唱片封面的左下角字样所标明的,这是20 世纪的音乐经典之一。奥乃格虽是瑞士人,却从青年时代起就活跃于法国现代乐坛,与米约、普朗克等人结成著名的“六人团”,在本世纪20 年代至30 年代是很先锋的。  

奥乃格写过五部交响曲。第二号本是供弦乐队演奏的,不过作者又声明演奏时可随你高兴自行添加一支小号。卡拉扬就在这次演奏中把小号加进去了,使得弦乐音色益发亮爽。《第三交响曲》的别名是“礼拜仪式”,不过首乐章听起来像是打仗一般热闹,乐队音响灿烂辉煌,戏剧冲突剧烈而富有悬念。在接下来的长笛徐徐的慢乐章里,有着真正动人的柔情蜜意。而它的交响画面也是颇具动感的,恍若我们拿目光去轻拂远方逶迤起伏的层层山峦......  
  
无论弦乐还是管乐,在这张唱片里,柏林爱乐的表现都是优异无比,令人听来颇觉兴奋的。如果说奥乃格这两部交响曲还算不上多么伟大的话,那么至少卡拉扬的这个演绎是足够伟大的。录音是DG 少有的沉稳、扎实,弦乐“溢出”特多,低频磅礴成势,又不过于突兀。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6 发表于: 2008-11-30
Honegger: Pacific 231, Symphonies 2 & 3  
奥乃格:第二、三交响曲,“太平洋号231”  
Mariss Jansons/Oslo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杨松斯指挥奥斯陆爱乐  
EMI 7243 5 55122-2




  
奥乃格属于法国六人团的一员,但在风格及外观上却能别具一格。他的音乐事实上与中欧传统相去不远,幽默情趣少之又少,音诗“太平洋号231”是他的登峰造极之作,也是管弦乐中的发烧曲目,光彩夺目。杨松斯在“太平洋号231”的指挥成就非凡,另外两曲——交响曲第2、3号也有相当的突破,甚至超过1970年代的卡拉扬,杨松斯的技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7 发表于: 2008-11-30
Arthur Honegger: Jeanne d'Arc au bûcher  
奥乃格:火刑堆上的贞德
Jean-Philippe Courtis, John Aler, Francoise Pollet, Georges Wilson, Marthe Keller
克莱尔、威尔逊等人演唱  
Seiji Ozawa/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小泽征尔指挥法国国家乐团及广播合唱团
DG 429 412-2
  




在19 世纪清唱剧简直像是消声匿迹了——海顿以后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作曲家写出过有分量的清唱剧。这种情况直到德彪西以后才有所改变。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那代人,一只脚迈向音乐的现代性,又把另一只脚踏在巴罗克情结的复古上。当然现代清唱剧已经不再拘泥于犹太-基督教的题材来源了。它们现在主要是非宗教性的,而其形式上的一大好处是既可作舞台演出,也可当戏剧合唱音乐来表现。

奥乃格这部清唱剧也是如此。它说的是中世纪的法国遭受英国入侵,农家少女贞德揭竿而起,率众抗击英军,并以她的英雄气概激励了本该感到惭愧的法国的男人们。她后来因奸细出卖而被捕,受火刑而死。奥乃格1935年完成此剧,3 年后于瑞士巴塞尔首演,成为他获得国际声望,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
  
剧中带说白,音乐并不优美动听,但气氛浓郁,非常紧张、刺激。奥乃格惯常使用一些与主要材料关系并不和谐的固定低音音型,并以此构成音乐的戏剧性高潮。这里又故技重演,的确很出效果。  

小泽的这个版本几乎是此剧唱片的唯一选择。法文演唱,法国的乐团和合唱队,一切都很正宗。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8 发表于: 2008-11-30
A Celebration of Herbert Howells: Te Duem and Jubilate, Office of Holy Communion, Magnificat and Nunc dimittis, etc.  
豪厄尔斯作品集
Cleobury/King's College Choir  
斯蒂芬-克利奥伯利指挥国王学院合唱团  
Argo 430 205-2





以学院派合唱团而言,克利奥伯利指挥的国王合唱团,以及剑桥合唱团可说是学院中第一把交椅的团体,相对这张豪厄尔斯精选集当然也是乐迷的上上之选。本片收录于1989年,这些合唱团表现了温暖活生的热闹场面,曲目安排紧凑,极高的张力和密度,让人大呼过瘾。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9 发表于: 2008-12-01
Hummel : Trumpet Concertos  
胡梅尔:E大调小号协奏曲  
哈登伯格(Hakan Hardenberger)小号
Neville Marriner/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学会管弦乐团
Philips Dig.420 203-2




  
胡梅尔通常喜好以降E大调来写作乐曲,但哈登伯格在此却升高了半音,以E大调老吹奏,结果使得声音效果变得明亮不少,也使乐曲更有张力。而哈登伯格虽属年轻一代,但其高超的技巧,在同辈中非常的耀眼。本张唱片录音奇佳。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