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29315阅读
  • 2853回复

听音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680 发表于: 2007-10-25
芭尔查和卡拉扬的版本(DG 410 088-2)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81 发表于: 2007-10-25
索尔第版本的卡门及再版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7-10-25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82 发表于: 2007-10-25
马泽尔版本的卡门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83 发表于: 2007-10-25
阿巴多版本的卡门及再版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84 发表于: 2007-10-25
English Ballet Suites  QqtFNG  
Arthur Bliss, Constant Lambert, William Walton WoesE:NiR  
布利斯:将死组曲 W53i5u(  
兰伯特:星相组曲 *kZJ  
沃尔顿:门面组曲 O:p~L`o>>  
David Lloyd-Jones/English Northern Po s:wLEj+  
劳埃德—乔纳斯指挥英国北方爱乐乐团 vJmE}  
hyperion CDA 66436
[rE,fR   
A-c3B+  
X B65,l  
PyzW pf  
AP/tBC eM  
~`8`kk8  
布利斯(1891—1975),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最激进的作曲家,接近斯特拉文斯基和法国先锋派的风格,虽然他的管弦乐代表作《颜色交响曲》是更多遵循英国传统的.舞剧《将死》(作于1937年)也是布利斯的代表性作品,剧中以着红装的一方和着黑装的另一方,在象棋的棋盘上展开一场爱情与死亡的搏斗,结果红方被"将死",爱情输给了死神. ,i,f1XJ|  
r|?2@VE  
沃尔顿(1902-1983)是三人中名气最大的,而《门面》又是沃尔顿的名气最大的作品.而且,同是这个《门面》,还有好几种演出形式,一是配乐朗诵的《门面》(这种形式的还有《门面之二》),二是舞剧《门面》,三是管弦乐的,原本分为第一组曲(五乐章)和第二组曲(六乐章)两套的,亦即现在这张唱片上的被合并成11个章节的交响组曲《门面》. [eG- &u  
+#'exgGU^[  
曾经与沃尔顿齐名,被认为是本世纪上半叶英国乐坛一大希望的兰伯特(1905—1951)的主要成就是舞剧音乐,其中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这部《星相》最受欢迎.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85 发表于: 2007-10-25
2003年再版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86 发表于: 2007-10-25
Ernest Bloch :Concerto Grossi 1/2 %J2u+K  
布洛克:第一大协奏曲、第二大协奏曲 H[!by)H  
韩森(Howard Hanson)指挥伊斯特曼—罗彻斯特管弦乐团(Eastman-Rochester Orchestra) m:X;dcq'3  
Mercury 432 718-2
R &T(S  
/38^N|/Zr  
80axsU^H0  
bWjW_$8  
OC"W=[Myl  
?ry`+nx  
布洛克(1880—1959)是瑞士出生的美国作曲家,音乐风格却完全没有那种美国式的轻佻,倒是常以深切的悲怆感和充分的紧张度,让我们感受到犹太民族苦难深重的历史和心理色彩.身为20世纪的作曲家,布洛克偏于保守,并不前卫,乐思,曲风大体上依然是浪漫派精神的继续.但正如许多爱乐朋友已经明白的那样,"前卫"不"前卫",并不意味着曲子动听不动听,而往往倒是"前卫"音乐艰涩难懂,真不如布洛克这类走中庸之道的作曲家作品听来入耳呢. S(9fGh  
=;^2#UxXA&  
他的《第一号大协奏曲》是用钢琴和弦乐队演奏的.钢琴只起点缀音色,使弦乐队演奏不至于疲软的作用,而不能看成现代协奏曲中的独奏乐器.小协奏部分仍是由一组弦乐器担任的.但比起古典大协奏曲来,它的表情生动多了.首乐章紧张,激扬,居然把弦乐搞得铿锵有力.慢乐章以一个悲戚的主题贯穿始终,有一种抽泣感,却又沉静,优美,是布洛克最迷人的篇章之一.接下来的"乡村舞曲"活泼可爱. Q]IpHNt[>  
XZIj' a0d  
《第二号大协奏曲》是纯弦乐的,比前一首更绵延而忧伤,乐队音色也更显柔美秀丽. Gi Zy C  
+r4^oT[-  
韩森在这张唱片上的两个演录都相当精彩.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87 发表于: 2007-10-25
Dvorak:Cellokonzert /Bloch:Schelomo /Bruch:Kol Nidrei ]NG`MZ  
布洛克:所罗门 NC@OmSR\0  
布鲁赫:科尔 尼德莱(希伯莱祷歌) z.P) :Er  
傅尼埃(Pierre Fournier )大提琴 u= !?<Q  
华伦斯坦(Alfred Wallenstein)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O62H4oT  
马蒂依(Jean Martinon)指挥拉慕鲁管弦乐团 l9#M`x9  
DG 429 155-2
kCLz@9>FQ  
fZT=q^26  
l*b3Mg  
k+&LOb7  
T+N%KRl  
Z?CmD ;W  
布洛克这首曲子是单乐章的,虽然演奏时间不过22分钟,却是史诗般的,光辉壮丽地闪烁于(或者不如说是泯灭于)幽深古远的幻想之中,因而此曲也很恰当地被作者称为"希伯莱狂想曲". q\[f$==p  
iI&J_Y{1a_  
至于布鲁赫,我们知道,他本来就是德国犹太人,他的音乐有点犹太情结是很自然的."科尔 尼德莱"本是犹太教祷词的第一句,被布鲁赫用来命名他这首大提琴和乐队作品,并且也有一个"希伯莱祷歌"的别名. j`='SzVloW  
$(.[b][S  
担任独奏的傅尼埃,在这两个曲子里的表现都漂亮极了.听得出他的运弓颇有后劲,使得句子的连接婉转,稠韧,气韵不懈不散.《所罗门》开头的第一句,乍一听来还以为是木管吹出,竟是这般浓郁,十分肉感!虽是廉价版,录音甚佳.那金银如山,妻妾成群的奢华景象,让乐队烘托得历历在目. Y2QlK1.8V  
l#V"14y  
此片的重头曲目倒是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傅尼埃和塞尔的名演奏,只是录音差些.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88 发表于: 2007-10-25
Luigi Boccherini:The Guitar Quintets .E"hsGH9h  
博凯里尼:八首吉他五重奏 '@ (WT~g  
罗梅罗Pepe Romero吉他 gGH<%nHW1  
圣马丁乐团重奏团 FF)F%o+:w  
Philips 438 769-2(2CD)
Mw*R~OX  
!T#~.QP4  
1^b-J0  
~X*)gS-=  
^e8~eL+  
和那个富有创造力的时代的其他作曲家一样,博凯里尼也留下了许多作品,歌剧,交响曲,协奏曲都不少,还有大量的室内乐,光是弦乐四重奏和五重奏就快有三百首了.可惜后世的爱乐大众一般都只知道他的一首《小步舞曲》(选自《E大调弦乐五重奏》),非常著名,此外就一概比较陌生. mJ)o-BV  
4{[Df$'e>  
博凯里尼吉他五重奏实在是非常好听的,而且每一首都各有动人的曲趣,譬如第一号的首乐章一边是嬉戏一边又是抒情,踌躇满志,竟还是用了原本阴郁的d小调!第四号标题《凡丹戈》,因末乐章是一首西班牙的凡丹戈舞曲而得名,慢引子导出一场精神抖擞的欢快舞蹈,在吉他和四件弦乐器之外还加入了打击乐器叉铃和响板,听来火辣辣的过瘾.如果说这还只算增强效果的小把戏的话,那么别名《马德里的退却》的第九号的末乐章就真正了不起了!进行曲主题和12个变奏,音量从极弱至渐强,终于达到高潮,大提琴和吉他击弦当鼓,场面极为壮观,最终又渐渐回到那极弱,恰似退潮一般.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89 发表于: 2007-10-25
F•布瓦尔迪厄:三种速度的竖琴协奏曲 E#Smi507p  
马里萨•罗夫莱斯(Marisa Robles)竖琴 #t>w)`bA-  
约娜•布朗(Iona Brown)指挥圣马丁学会管弦乐团 &C`t(e  
Decca 425 723-2
sFT-aLpL@V  
)F8G q,  
WIa4!\Ky!  
4 B"tz!  
p. SEW5  
h%8[];*DpN  
F•布瓦尔迪厄的竖琴协奏曲虽已有其它的录音,但从来没有象这张如此具有魅力。布朗与圣马丁的演奏敏捷有力,而罗夫莱斯则相对以细致优美。整体而言,演奏充满光与影。竖琴在反复乐句带有柔和的回声效果,慢板乐章令人愉快,终乐章则轻快活泼。原Argo老录音,但效果仍属一流。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