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29332阅读
  • 2853回复

听音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610 发表于: 2007-10-20
Mischa Elman:Favorite Encores ZJGIib  
米沙·爱尔曼:至爱返场曲 H&F2[j$T  
米沙·爱尔曼小提琴 xDekC~ Zq  
Joseph Seiger钢琴 @q]!C5  
VANGUARD CLASSICS  OVC 8029
Bs`='w%7  
WTt /y\'6  
~e,K  
ujX\^c  
是飘落到深谷去的幽微的铃声,是航行到烟水里的小小的远帆,是古井暗水里青色的珍珠,是林梢一抹淡淡的斜阳...... >b3IZ^SB#$  
{[NQD3=+F  
真的,无论用何种句子来形容爱尔曼的琴声都不过份,他的小提琴不像昙花初放般眩人耀目,也不像火树银花般金星四射,它是淡淡的忧郁,浓浓的温存,一瓣清淡的心香,一壶醇厚的美酒,只宜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咀嚼。 )PU\|I0|)e  
  r z@%rOWV  
爱尔曼是上世纪初就已经名闻遐耳的一代小提琴巨人,他和海飞兹同出于俄国小提琴宗师奥尔门下,却比海飞兹早出道近十年。他那个时代是小提琴大师群星璀璨的时代:克莱斯勒,蒂博,西盖蒂......一个个都是令人凝神遐想的名字,爱尔曼凭借着他温暖感性的琴声在这些巨人的群山中矗立。毋庸讳言,他的技术出色非凡,然而和海飞兹相比肯定有所逊色,炫技并非他的所长,他那迷倒几代人的魅力在于他的琴弦中所流淌出的深挚的情感和人性的光辉。 RiZ}cd  
hZUS#75M5  
这张唱片是当时为纪念他五十年持续成功的演出生涯而在他近七十高龄时录制的一张纪念专辑,片中都是那些伴随他几十年的音乐会返场曲。从技术角度讲,虽及不上他最顶峰时期的精采绝伦,却也看不出多少退步的痕迹。更何况随着年岁的增长,及对这些曲目的不断演练,他对这些作品的精髓肯定是会于心而融于意的。 wV$V X  
F{7 BY~d  
试听本片中舒伯特的“圣母颂”,拉过这首曲子的小提琴家何止万千,但能像爱尔曼这样拉得如此沉静虔诚而又感人至深的又有几人呢?而整张唱片所散发出来的除了美丽的芬芳,流动的梦幻外,是否还有几许清柔的怀旧和乡愁呢? QJkiu8r  
Gb Mu;CA  
发烧名厂VANGUARD CLASSICS对这些老录音的再制当然十分精良,不信听听这张唱片的胆味十足就了然于心!琴声录得干净,泛音相当醉人。其实能把这些珍贵的录音保存得这么好本身就令人赞赏。唱片封面上的老大师深情地凝望着我们,是否又有熟悉的旋律在他心中流过呢?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11 发表于: 2007-10-20
[米沙•埃尔曼]简介 rvnm*e,  
ao2o!-?!t  
米沙•埃尔曼(Misha Elman)(1891一1967)和克莱斯勒并称为声音最丰腴的小提琴家。1891年1月2O日,埃尔曼出生于俄国基辅附近的塔尔诺涅。父亲是希伯莱语教师,是把小提琴送到埃尔曼手中的第一人。就在埃尔曼用弓子接触琴弦的一刹那起,生活似乎有了新的含义。父亲立刻觉察到,孩子明显的天赋一定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他把儿子带到敖德萨,送入帝国音乐学校。6岁起,埃尔曼便在那里跟从费德曼学琴。费德曼是奥尔和布罗德斯基的学生。一次。正在敖德萨作旅行演出的奥尔听了他的演奏,面对这个热情洋溢的孩子,感到大为惊奇,他把埃尔曼紧紧地搂在怀里,大声地对观众说:“瞧这小家伙,他有着多么非凡的精神力量”。奥尔当即要求把埃尔曼送往圣彼得堡,由他亲自调教。奥尔经常出入贵族府邸,他把埃尔曼一同带去,埃尔曼的演奏使那些贵族陶醉和入迷。为此他得到许多礼物,包括一把阿玛蒂小提琴。埃尔曼在奥尔门下仅仅学习了一年零四个月,便已经如同一位成熟的大师一样登台演奏了。 GLV`IkU %  
;tD?a7  
1904年10月14日,埃尔曼在父亲安排下,在柏林举行首次职业演出,获得极大成功。约阿希姆、尼基什、李希特等人都向这位辉煌的小明星欢呼。不过这场演出并没有得到奥尔的大力支持,他本来希望埃尔曼能够跟他再多学一段时间。不管怎样,埃尔曼从此告别了学生时代,正式登上舞台。 QiRx2Z*\  
R5uz<  
  1908年 12月 10日,埃尔曼首次来到纽约演出,他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在海菲茨之前,他对这部名作的阐释独步一时。他父亲送给才华横溢的儿子一把曾经属于约阿希姆的1721年制造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这使埃尔曼兴奋异常。 )0;O<G] d  
pAN$c "  
  埃尔曼早年取得的成功非同一般。他的美妙音质,主要得自于天生对抒情美声的爱好,曾给予当时的听众以极大的冲击。他的发音像火山间歇性的爆发,具有一浪热似一浪的特征。刚刚进入新世纪的人们,被这种如同热带花卉的浓情陶醉了。有一度,埃尔曼是世界上身价最高的小提琴家。他的音乐会票价卖过了克莱斯勒,他的唱片爱好者几乎人手一册。舒伯特的《圣母颂》、圣•桑的《天鹅》、肖邦的《夜曲》、舒曼的《梦幻曲》都成了埃尔曼特有的音乐风格的标记。他不仅迷住了广大的听众,就是像奥尔这样见多识广的行家,也为他独绝的琴声所迷恋。新一代的小提琴家,从同门的波利亚金、塞德尔到海菲茨,乃至教养文化完全不同的西盖蒂、梅纽因等人,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T%}x%9VO7  
lu1T+@t  
  受到手形的限制,埃尔曼对纯属技巧体操的乐曲兴趣不大,他主要的特长表现在抒情上。他认为。“搞艺术需要从容不迫和凝神观照,才能窥见和揭示音乐的美。”他拉起琴来一贯镇定自若。旁若无人,他喜欢随着音乐的律动,摆动脑袋和身体,圆脸堆着笑,秃头闪闪亮,那高视阔步的神态,似乎在宣布天下没有第二个小提琴家能够学会他的样。他的美学信条是在于听觉美。有人可能觉得美在于反思,在于理性,或者在于忠实,埃尔曼可不是这样。他只求得到耳朵的快感。他大声疾呼千万别牺牲真正的感情。他的演奏便是立足于情。如有哪一首乐曲哪一个经过句没有突出情,埃尔曼便仗着他那万能的声音制造出情。 5=8_Le  
G Wj !n  
  1908-1911年间,埃尔曼住在纽约,与著名歌唱家卡鲁素相邻为伴,彼此建立了美好的友谊。他俩是在一次为英国国王与王后的演出中相识的,后来他们一起演奏音乐,并且录制了许多唱片。1923年,埃尔曼加入了美国国籍。 p<@+0Uw2  
#LwDs,J:  
  埃尔曼的魅力大致保持到50岁左右,晚年录制的唱片远远低于他的最佳水准,大大败坏了他的名声。因此,埃尔曼称得上是一位典型的青春的化身。他不像约阿希姆、克莱斯勒和海菲茨那样声誉蒸蒸日上,他甚至没能保持不衰,这一点和后来的梅纽因倒有几分相仿。他对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没有留下持久的影响,他的美妙音质在新一代的演奏家中再也难以找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和讲故事的本领,保留在早年的唱片中,仍然值得人们一再的聆听和欣赏。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12 发表于: 2007-10-20
Mischa Elman:Kreisler Favorites )[t3-'  
米沙·爱尔曼:克莱斯勒小品集 5M3)7  
米沙·爱尔曼小提琴 Y3hudjhLl  
Joseph Seiger钢琴 *nUa0Zg4q6  
VANGUARD CLASSICS  OVC-8028
ju"j?2+F  
O} lqY?0*  
,}Ic($ To  
    "Mischa Elman was the ideal person to record this FFF7f5F  
tribute to Fritz Kreisler ... The sound of the disc is N9f;X{  
very fine and one can but wonder at the vitality of Mr. 5hiuBf<  
Elman's performance." T5 BoOVgO  
                        --John Ardoin,Musical America u C`)?f*I  
"r{ ^Y??  
    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曾这样评论本世纪的两大小提琴家:海飞兹像银色的月光,完美却不可接近;而克莱斯勒则像温暖的阳光,他的琴声能把你整个身心全部融化。 qRZLv7X*j  
    y=}a55:qE  
    由于年代的久远,我们如今已很难从克莱斯勒那些古旧的录音中完全体会他杰出的小提琴技巧和音色。但他自己创作的众多小提琴作品却也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他和蔼可亲的性格和身上闪烁的光辉。他本人有一个单声道的录音,可惜旧了点。VC版除了录音相当Hi-Fi,远超克莱斯勒版之外,其权威性也是仅次于克莱斯勒版之后的。爱尔曼是海飞兹和米尔斯坦的师兄,凭借他独特的“爱尔曼之声”,在乐坛屹立几十年不倒。他又是克莱斯勒的好友,本片中的“贝多芬主题回旋曲 ”就是题献给他的。 ue}lAW{q  
1 7hXg"B  
    这些小品虽然都十分短小,但却非常甜美悦耳,富有歌唱性,片中除了最著名的“爱之欢乐”,“美丽的罗斯玛丽”等,最后一首“斯拉夫幻想曲”原来就是德沃夏克那首“母亲教我的歌”的克莱斯勒改编版。 _NbhWv  
|qibO \_  
    发烧名厂VANGUARD CLASSICS对这些老录音的再制当然十分精良,不信听听这张唱片的胆味十足就了然于心!录音出色至极,琴声录得干净,泛音相当醉人。很完美地捕捉了大师的情感起伏,虽然音场不大,却有着浓郁的松香味,时淡时浓的小提琴线条中散发出的不正是大师对童年时代甜蜜的回忆吗?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7-10-20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13 发表于: 2007-10-20
7张老版稀有唱片终于全部拍到手(有几张简直可以说是抢到手的,一点也不夸张),已经在往中国的路上了。有些都是我前面已介绍给大家的,我在介绍的过程中也不断在给自己的碟库补缺。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7-10-20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14 发表于: 2007-10-20
1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15 发表于: 2007-10-20
2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16 发表于: 2007-10-20
3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17 发表于: 2007-10-20
4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18 发表于: 2007-10-20
5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619 发表于: 2007-10-20
6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