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21866阅读
  • 788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0 发表于: 2008-11-30
Joseph Haydn: Six Quatuors , Op. 20
海顿:弦乐四重奏第三十一至三十六号
QUATUOR MOSAIQUES弦乐四重奏  
ASTREE E 8784(2)




  
MOSAIQUES弦乐四重奏团是由两男两女以古乐器演奏而扬名。他们的提琴都是在17-18世纪名噪一时的好琴。这个四重奏的演奏尽管表情敏锐,凝聚力强,但毫无造作之感。四位演奏者成为一体,表现出作品的深度,但他们并没有放入过多的感情,而是以明确的结构,做出幅度宏大的表现,使用这些知名的老乐器,没有任何的苦涩与暧昧,杰出的音色极具说服力。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1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Prussian Quartets,Op.50  
海顿:第四十四至四十九弦乐四重奏  
Tokyo String Quartet
东京弦乐四重奏组
DG 2740 135 (3discs)
  



  
这是一张绝佳的四重奏范本。东京弦乐四重奏组融合了深思熟虑的内涵,加以充满活力的外表,成为四重奏团的最高表现和最高成就。而录音地点在华盛顿Corcoran美术馆的一个厅,音响效果很棒,也为这个唱片录音增色不少。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2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 The Seven Last Words—string quartet, H. 3/50-56  
海顿:弦乐四重奏第50—56号
林塞(The Lindsays)弦乐四重奏
ASV CDDCA 853




  
就算是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作品,也不曾象海顿作品51的弦乐四重奏”十字架上救世主的最后七字真言”遭遇到许多艰难、无法合理诠释之处,尤其在慢板的乐章是令一般水准平平的室内乐团头痛不已之处。林塞弦乐四重奏毫不犹豫地向它挑战,他们详细读谱令人钦佩,透析海顿的原意。四人的表现如出一辙,锐利无比的演出、透澈的诠释个紧密的和声,音乐从头到尾表现优美而流畅。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3 发表于: 2008-11-30
海顿:第七十四弦乐四重奏“骑士”、七十七号“皇帝”
阿班贝格弦乐四重奏(Alban Bery Quartett)  
Teldec/Warnei 2292 42440-2
  




不论就演奏或是录音各方面而言,这都是一张很不错的唱片。阿班贝格对于慢板乐章的处理,可看出其实力。在“皇帝”四重奏中,极为流畅柔和;而在第74号中,则更充满诗情的美感。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4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 Franz Joseph:27 String Quartets  
海顿:弦乐四重奏集  
Pro Arte弦乐四重奏
EMI Reference 290604-3(9)




  
Pro Arte弦乐四重奏可说是海顿四重奏的发言人,他们的演奏精致内敛,对音乐的洞察力强,常深入音乐的核心,其程度为其他乐团所不及。这些都是Pro Arte何以成为他们那个时代代表的原因,而至今仍为我们后人所崇拜不已。



注:图片是TESTAMENT再版CD,分1、2两盒,第一盒3碟,第二盒4碟,共计七碟,强烈推荐大家收藏!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5 发表于: 2008-11-30
Haydn: Missa "Sunt bona mixta malis"; Offertorium "Non nobis, Domine"
海顿:弥撒曲残篇  
Vallin\Monoyios演唱  
Bruno Weil/Tafelmusik Baroque Orchestra  
布鲁诺-维尔指挥Tafelmusik  
Sony SK 53368
  



  
这是一个世界首次的录音,这首海顿“弥撒曲残篇”是最近才在北爱尔兰乡间一个农庄的阁楼中发现的,上面有清楚的海顿签名,且明显标示着是1768年。担任指挥的维尔,表现出他固有的合唱水准,音质朴素、美感。无论是独唱者与乐团都非常注意到音乐的每个细节,调子较亮,音色优美。情绪起伏虽然不大,但平衡极好,演奏精炼,录音效果极佳。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6 发表于: 2008-11-30
Headington: Violin Concertos
汉廷顿:小提琴协奏曲  
薛伟(Xue Wei)小提琴
James Glover/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格洛弗指挥伦敦爱乐
ASV CDDCA 780




  
这首完成于1959年的协奏曲是为纪念已逝的Ralph Holmes所作。温暖的旋律使它成为一首动听的作品,中间的诙谐曲是两个不同主题的结合,激昂而有活力,正好和华尔顿与普罗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协奏曲相互辉映。薛伟的热情表现一如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协奏曲的录音,格洛弗与乐团温暖的衬托很成功。喜爱20世纪音乐的朋友绝对不要犹豫!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7 发表于: 2008-11-30
Ferdinand Herold:  La Fille mal gardee  
赫罗尔德:芭蕾音乐“园丁的 女儿”(兰奇贝里编曲)
Barry Wordsworth/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沃兹沃斯指挥皇家利物浦爱乐管弦乐团  
EMI Dig.CDC 7 49403-2
  



  
“园丁的 女儿”的音乐源自于民间的歌谣,曾多次被改写整理过。而兰奇贝里(Langchbery)所根据编曲的则是赫罗尔德的版本。旋律明朗易记,从头到尾均很轻快,娱乐性高,兰奇贝里自己也有唱片录音,但相比较下不及EMI这个版本。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8 发表于: 2008-11-30
Hildegard von Bingen: Canticles of Ecstasy ,Barbara thornton
希德嘉·冯·宾根:销魂赞美诗
SEQUENTIA合唱团咏唱  
Harmonia Munndi 05472 77320-2




  
你要试试什么是“歌德式之声”?就来听听这位在9个世纪前的作曲家Hildegard von Bingen的圣乐吧!事实上,这类曲目在唱片工业中是非常冷门的项目,而唱片公司敢着手进行录音,在资料的考证、音乐的制作必是下了极大的功夫。所以对古乐或圣乐有兴趣的人,这张Hildegard von Bingen的古乐咏唱将带你神游中世纪的神秘音乐世界。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8-11-30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9 发表于: 2008-11-30
Hindemith: Mathis der Maler; Violin Concerto; Symphonic Metamorphosis  
欣德米特:小提琴协奏曲、画家马蒂斯(交响曲)
欧伊斯特拉赫(Oistrakh)小提琴  
Hindemith/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欣德米特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Kletzki,/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克雷茨基指挥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
Decca 433 081-2





1934 年在柏林的音乐界有过一场轩然大波:纳粹宣传部禁演了正在柏林歌剧院排练的欣德米特歌剧《画家马蒂斯》,因为它取材16 世纪德国画家马蒂斯·格伦纳瓦尔德的生平,表现艺术家的个人事业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这在当时纳粹气焰日益嚣张的德国是个敏感话题,触动了纳粹的神经。禁演激起反抗,当时的德国大指挥家富特文格勒愤然辞职,以此声援欣德米特。
  
歌剧虽遭禁演,但此前欣德米特据歌剧音乐改编的一部同名交响曲,成为他最重要的传世之作。交响曲有三个乐章,标题分别是:“天使的音乐会”、 “埋葬”和“圣安东尼的诱惑”。虽然如此,作者断然否认此曲为标题音乐, 因为这实际上也是马蒂斯所作三幅祭坛画的题名。这部令听众宛若观画的交响曲,充分显示了欣德米特融通古今的巨大综合能力,在中世纪曲调、巴罗克对位、古典曲式和现代和声的相互渗透、缜密交织中,创造出这继往开来的崭新音乐。深刻,却动听;神秘,但决不晦涩。
  
这首极出色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慢乐章可谓欣德米特音乐中最优美、最富歌唱性的一篇了。作曲家本人和欧伊斯特拉赫合作的这个演录,无疑是此曲唱片首选。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