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29340阅读
  • 2853回复

听音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70 发表于: 2007-10-19
引用第2589楼stanley于2007-10-19 09:31发表的  :
当然是豪爽地拆开享受!!!!!
恭喜! S2 P9C"  
.......
Q91mCP~$  
IU"n`HS  
赫赫。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只看该作者 2571 发表于: 2007-10-19
引用第2585楼梁溪人家于2007-10-19 09:03发表的  :
毛兄真是无所不通。PF,PF! #?Ob->v  
打算叫碟舞飞扬帮我找songbird和American tune。因为总不能一次快递一张碟片。 #9A*BbY  
毛兄如果方便,帮我看看碟舞飞扬处有没有值得收下欣赏的Jazz唱片。3-5张足矣,少买多听,对吧? @-ir  
.......
"ER= c3 t  
20M]gw]  
aq9Ej]1b  
1)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on/34-3415/item_detail-0db2-8b31a2e032ded8b11f142e24f6373d7a.jhtml (%fSJCBl[P  
Zlv`yC*r  
2)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on/34-3415/item_detail-0db2-0e1d4e50afaae062f7ffeba7c0054e13.jhtml @y|JIBBRc  
:Yi 4Ia  
3)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on/34-3415/item_detail-0db2-e406460ec41d1eb7ca927fb89e1c7534.jhtml mhNgXp)_56  
>^v,,R8j  
4)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on/34-3415/item_detail-0db2-130c43512a538cf66fceb76c8ac60c3a.jhtml bV*q~ @xh  
TUQe.oAi  
5)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on/34-3415/item_detail-0db2-9b8058ffc4ddf6ba04dc0fe866d21a2f.jhtml jk])S~xl?  
K~qKr<)  
@Dd(  
买来听了感觉不好可千万别骂我,呵呵!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72 发表于: 2007-10-19
引用第2591楼vip_laomao于2007-10-19 09:54发表的  :
1)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on/34-3415/item_detail-0db2-8b31a2e032ded8b11f142e24f6373d7a.jhtml
.......
买来听了感觉不好可千万别骂我,呵呵! `CG% Y>+  
prGp/"E  
q=k[]vD  
毛兄谦虚了,哪里会怪到老大身上,再次感谢! v5L#H=P  
南方推荐的唱片也会有一两张听了不中意的,但是如果没有人推荐恐怕学费交得更多。 CSr2\ogT  
何况推荐的唱片都是名碟,音乐修养不到所以还不能领悟,呵呵。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只看该作者 2573 发表于: 2007-10-19
雅纳切克: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弦乐四重奏 :Lq=)'d;6  
贝尔格:抒情组曲 w)}@svv"  
Alban Berg Quartett E{'\(6z_  
贝尔格四重奏组 J*qo3aJjE  
EMI CMS 5 65765 2(4CD)
;!<@Fm9W  
1tH#QZIT  
W\z<p P  
0"u=g)3  
(9+N_dLx~P  
20年代中期,贝尔格从无调性转向了十二音列,首先的尝试就是这首六乐章的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快慢交替的六个乐章各有表情说明,首乐章是"欢乐愉快的小快板",其中的确有一段情调迷人的旋律长句,配合着活泼,轻盈的节奏;第二乐章有些思乡的伤感,被冠以"亲切温柔的行板";接下来是"神秘的快板",拨奏,击弦,泛音,近马奏法乃至用弓背拉奏,种种怪招造成奇异,惊人的效果;再下边又该是慢乐章了,却因为它是"热 J 77*Ue ^  
情的",高潮有力,颇具气势;第五乐章"疯狂的急板"简直飞扬跋扈,而中段两度"阴沉"下来,微弱得几乎像是幽灵在喘气;最后是速度极为罕见"最慢板",却是全曲最富表情的一章,末尾引入瓦格纳《特里斯坦》序曲的主题. 22D,,nC0+=  
B_0]$D0 ^  
除贝尔格此曲外,这套CD还收录了其他几位20世纪作曲家的弦乐四重奏杰作:巴托克"第六",里姆和施尼特克各自的"第四",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小作品,豪本斯托克—拉马蒂"第二",艾内姆"第一"以及雅纳切克"第一"和"第二". <-!' V,c  
N| |s#  
雅纳切克总共就写了这两首弦乐四重奏.前者说明是"仿托尔斯泰《克鲁采奏鸣曲》",后者即著名的《心言》.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74 发表于: 2007-10-19
Alban/Schönberg,Arnold Berg:Wozzeck / Erwartung |bjLmGb  
勋伯格:期望 oX[I4i%G  
贝尔格:沃采克 (9!kKMQW'  
维希特(Wächter),西尔雅(Silja)等人演唱 fU4{4M+9"  
多赫南伊Dohnányi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及歌剧院合唱团 \V9);KAOj  
Decca 417 348-2(2CD)
lziC.Dpa  
` aaT #r  
Y\{lQMCy  
Wr.~Ns <  
_P{v=`]Eu  
@%#!-wC-5  
《沃采克》的音乐是无调性的,人物猥琐,剧情灰暗.歌剧开场的时候,士兵沃采克正在为他的长官刮脸,一边却又忍受着这位性情乖僻的长官对他的百般辱骂.由一段间奏曲带入下一个旷野的场景,正在砍柴的沃采克因一阵突如其来而又莫名其妙的恐惧而疯癫发作.有点疯癫的沃采克需要治疗,而且为了增加收入,他又做了医生作节食试验的对象.医生又简直是个迫害狂,竟然乐于看到试验造成沃采克精神失常.这就是沃采克的生活,一片灰色的人生!当最终他得知妻子玛丽与军乐队长私通的隐情,一怒之下杀死了玛丽——而这还不算最悲哀的,更令人心悸的是,当别的孩子告诉沃采克的儿子你妈妈死了,这小孩竟无动于衷,继续骑在木马上摇晃,口中还念念有辞地哼着什么…… $I90KQB\_  
_2Fa .gi  
勋伯格的独幕歌剧《期望》也是无调性的,单个角色,演出时间不足半小时,剧情述说一位女子在夜晚林中寻找到她爱人的尸体,但却不肯相信他已死去,乃至到了早晨这一切都看得明明白白,还是当他依然活着.音乐非常情绪化,紧张而迷人.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75 发表于: 2007-10-19
Berg:Lulu SlUt&+)  
贝尔格:璐璐 ktK/s!bgY  
西尔雅,法丝宾德,贝里等人演唱 &bS!>_9  
多赫南伊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n0ls a@l  
Decca 430 415— 2(2CD)
\fD[Ej  
&E8fd/s= k  
" qrL:,   
F84?Mi{r2  
69/qH_Y  
璐璐是个大美人,一个很性感的舞女.不过所有和她来往的男人全都倒了楣,坐牢的坐牢,自杀的自杀,而她竟还满不在乎地唱道:"虽然是为了我,一个男人会去自杀或者杀人,可我还依旧是我……"!当然她终究还是 Gh9dv|m=[;  
让一个名叫"好汉杰克"的男人给杀了. hdee]qLS  
BGVy \F<  
1928年,贝尔格将剧作家韦德金的两个在德国被禁演的话剧《地精》和《潘朵拉的匣子》糅合起来,大幅度删削后编成《璐璐》的脚本,并于次年开始作曲.他生命的最后六年几乎全都押在了这部歌剧的创作上,直到他1935年12月去世,第三幕的配器尚未完成.不过在那个月的早些时候,贝尔格出席了上年夏天编出的一套《璐璐组曲》在维也纳的首演.这是他唯一的一次听到《璐璐》.不到两星期他就离开了人世. [KwwhI@3  
c9;oB|8|  
《璐璐》全剧于1937年6月在苏黎世首演.如今,它已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优秀的歌剧之一(甚至是之首).它的音乐与无调性的《沃采克》不同,采用了勋伯格创建"十二音体系",并且成功地揉进了民歌曲调.舞台上甚至还有爵士乐队. ? 8)$N  
Z(fhH..T`  
在小多赫南伊的这个录音奇佳的版本里,未完成的第三幕只以组曲替代.而布烈兹版(DG 415 489-2,3CD)倒是续全的.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76 发表于: 2007-10-19
布烈兹版(DG 415 489-2,3CD)及再版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77 发表于: 2007-10-19
Berlioz:Symphonie fantastique A)q,VSR8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8=tO  
戴维斯(Colin Davis)指挥音乐厅管弦乐团 },LW@Z}  
Philips 411 425-2
>zAI#N4  
R!LKGiN  
*npe]cC  
Y^f12%  
;M Z@2CO  
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首标题交响曲,还几乎成了柏辽兹的又一个名字,甚而还引发了一场音乐史最旷日持久的激烈争论. LlG~aGhel  
8RR6f98FF  
柏辽兹23岁那年还默默无闻,却苦苦单恋着一位轰动巴黎的爱尔兰女演员哈里特 史密森.年轻人因郁闷而作此曲,并写下一段争议极大,给他招来极多抨击的标题说明:"一个富于幻想而精神失常的青年音乐家,因不堪单恋之苦而服毒.由于药量不足,未能致死.在昏迷中,种种奇想转成乐思,尤其是由所恋之人幻化而成的一个曲调,仿佛成了他时时处处都能看见和听到的固定乐思." `+0)dTA(g$  
;F<)BEXC<  
这个"固定乐思"自首乐章缓慢引子后的快板部分出现,此后便始终贯穿于各乐章了,无论那是什么场面,情节,舞会中,田野里,甚至断头台上,甚至女巫的夜宴聚会时刻,这曲调都若隐若现地四处游荡…… CiGN?1|  
I3V>VLv  
五个乐章(或日场景)都是在精心策划下的音响布局中展开,进行的.尤其第四乐章"断头台进行曲",惊天动地,更是音响迷们老生常谈的话题.戴维斯曾三度灌录《幻想交响曲》,而这个最晚近的版本演录最好,不仅有浩荡的气势和宽广的音场,更因为音乐厅乐团一向的绵密,厚实,使这首曲子的演绎不至于因单纯追求音响效果而流于轻浮.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78 发表于: 2007-10-19
再版碟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7-10-20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579 发表于: 2007-10-19
Hector Berlioz:Harold in Italy  %R{clbbbn  
柏辽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g3%t+>$*  
今井信子(Nobuko Imai)中提琴 }?Y+GT"E  
戴维斯(Colin Davis)指挥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BE }qwP^  
Philips416 431-2
Do|`wpR  
qEpP%p  
R%Yws2Le2  
:q4 Mnr  
rkl/5z??  
'4A8\&lQO  
LHWh-h(s  
这首交响曲之所以会有一个中提琴独奏声部的介入,是因为帕格尼尼1834年得到一把名贵的中提琴,欣喜之余,委托柏辽兹为他写一首中提琴协奏曲.但显然柏辽兹是不喜欢协奏曲的,我们也从来没见他写过协奏曲.他的乐思更多地倾向于交响性的乐队配器而不是单个乐器的独奏表演.虽说是为帕格尼尼而作,这首曲子里的独奏中提琴却并没有很重的分量,更没有炫技性的华彩段落.因此,帕格尼尼付了钱,但拒绝演奏它,也是好理解的. u[oYVpe)IG  
STmCj  
当然,有所失的是帕格尼尼,他没能理会这部作品的卓越不凡——从一个由中提琴音色代表的拜伦笔下之哈罗尔德的短小曲调(动机),发展出如此丰满的戏剧化性格和抒情色彩,而这些又都是融汇在大自然的壮丽和民间风情的淳朴画面中的.小标题为"朝圣者唱着晚祷歌行进"的第二乐章,堪称柏辽兹最迷人的音乐,连《幻想交响曲》都显得逊色了.而在这张唱片里,戴维斯的做法正如柏辽兹希望的那样,没让中提琴过分突出,更着重乐队这边的"场景",并把它们一幕幕都搞得有声有色. \(LHcvbb  
ud-.R~f{e  
早先戴维斯还曾和梅纽因在EMI合作过一张"哈罗尔德",也是颇受称赞的一张好片.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