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21861阅读
  • 788回复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20 发表于: 2008-11-29
Harty:Piano Concerto / With the Wild Geese  
哈提:(1)b小调钢琴协奏曲(2)爱尔兰幻想曲、野鹅行
Binns钢琴  
Bryden Thomson指挥Ulster Orchestra
Chandos Dig. ABRD 1084





哈提这首钢琴协奏曲明显带有浓厚的拉赫马尼诺夫的风格,但清新的旋律却是属于哈提个人的特质。“爱尔兰幻想曲”和“野鹅行”均有明显的爱尔兰音乐风,非常的吸引人。尤其前者乐器中加入的长笛和竖琴,齐奏出美丽的旋律,有如交响诗般。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21 发表于: 2008-11-29
George Frideric Handel: Concerti Grossi Op. 6  
亨德尔:大协奏曲,作品六
Yuli Turovsky/ I Musici de Montréal  
尤里-图罗夫斯基指挥加拿大蒙特利尔室内乐团
Chandos CHAN 9004/5/6
  



  
指挥图罗夫斯基这次以现代乐器的巴洛克乐团向亨德尔的这首名曲挑战?不错,加拿大蒙特利尔室内乐团“I Musici de Montréal”这个乐团的色彩调成透明、晶亮,精致的演奏,使各声部如同一人所奏,加上乐团所特有的自发性,使得整个音乐散发着一股活力。这张CD出现之后,你几乎可把马里纳,李希特摆在一边,将它列为首选。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22 发表于: 2008-11-29
George Frideric Handel: Concerti Grossi, Op.3 & Op.6
亨德尔:大协奏曲,作品第3和第6
NEVILLE MARRINER/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学院管弦乐团
DECCA  444 532-2




就如同和巴赫管弦乐组曲的录音一样,马里纳和圣马丁室内乐团在1960年代末期的亨德尔大协奏曲集的录音,也是他们演出的颠峰时期。这种充满现代感的演奏,非常地舒适、愉快。合奏气质气氛华丽,演奏者的技艺也非常的高超,各声部井然有序如同一人所奏。这种演奏真是巧夺天工,使人目瞪口呆!

这版完整的亨德尔《大协奏曲》录音成了具有天才学识的瑟斯顿·达特和具有音乐家素质和诠释技巧的内维尔·马里纳之间合作的永久纪念。当时(还没有爵士头衔的)马里纳和他卓越的乐团正处在60年代后期的巅峰时期。达特明智的使用了管风琴和羽管键琴双重通奏低音来改变音色的结构和重量。按照亨德尔的建议在“作品3”中使用了长笛和双簧管(效果很好);在“作品6”中的第1、2、5和6协奏曲中使用了可选择的双簧管声部。“作品3”中的最后一首协奏曲使管风琴突出为一件独奏乐器,然而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并非是亨德尔的本意;但这里的效果非常像是有作曲家的灵魂漂浮在背景之中。另外,瑟斯顿·达特还指出过于温暖的录音声学环境和作曲家所希望的剧场里比较干的声学环境是不相符的。因而室内管风琴被审慎地加以平衡,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多少必要再增加协奏部的音响。其中op.6- No.12的著名旋律——轻柔的小广板还出现在几年前的电影《加勒比海盗》中。
[ 此贴被vip_laomao在2008-11-29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23 发表于: 2008-11-29
Handel: Concerti Grossi 1-12, Op. 6
亨德尔:十二首大协奏曲(Op.6)  
Iona Brown/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布朗指挥圣马丁乐团
Philips 410 048-2(3CD)
  




和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一起,被后世乐评家视为晚期巴罗克管弦 乐两大高峰的,还有亨德尔的这十二首大协奏曲。
  
它们都是由弦乐器和通奏低音的羽管键琴演奏的。有几首作品还用到了 管乐器——本来照常规是以大管来加强低声部,但亨德尔却用了两支双簧 管。小协奏组是两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和一架羽管键琴,作为与大协奏组 的弦乐队和另一架古钢琴对峙的一方而出现。十二首乐曲都很风光,尤其第二、五、六、十这几首,最负盛名,曲调优雅别致,演变手段变化多端,真 正可谓完美无瑕。第五号的首乐章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首法国序 曲,容光焕发,动力十足。第六首的“风笛舞曲”犹如梦境中的田园景象, 曲调愉悦、甜美,令人听来无比沉醉。第十首的“咏叹调”乐章,仿佛就是 一曲以乐队唱出的意大利美声歌调。总之,亨德尔这十二首大协奏曲,充满 大自然和生命的自身的诗情画意,风光旖旎,壮美动人,并且处处可见亨德 尔音乐的朗朗风骨。它们对后世的莫扎特,尤其是贝多芬,产生过不可估量 的巨大影响,想来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布朗这套唱片佳评如潮。这位圣马丁乐团的前首席,继马里纳之后接棒,已经有不少巴罗克音乐的唱片佳作了。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24 发表于: 2008-11-29
George Frideric Handel, Francois-Adrien Boieldieu, K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Harp Concertos  
亨德尔:竖琴协奏曲  
布瓦尔迪约:竖琴协奏曲  
迪特斯多夫:竖琴协奏曲
罗布丽丝(Marisa Robles)竖琴  
Iona Brown/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布朗指挥圣马丁乐团  
Decca 425 723-2





亨德尔的六首管风琴协奏曲中,降 B 大调的第六首,是他所有同类作品 中最精彩动听的,也是被后人演奏得最多的一首。如今,通常演奏此曲是由 管风琴主奏,唱片录音如胡尔弗德和里夫金的版本(Decca 430 569-2),但 竖琴版也同样出自亨德尔本人。在我听来,这还比管风琴版更生动、迷人。 或许是因为竖琴那玲珑、清丽的音色与乐队更般配,更调和吧。听音乐的耳 朵总是倾向于越来越挑剔了。  

唱片上另外两首同类曲子的作者,法国的布瓦尔迪约(1775-1834)和奥地利的迪特斯多夫(1739-1799),都不是很有名,但他二人的各一首竖 琴协奏曲还是蛮好听的,清风习习,古色古香,引人入胜。另有三首分别是 亨德尔、莫扎特和贝多芬的竖琴独奏曲也很迷人。
  
罗布丽丝的竖琴弹得玲珑百态,如歌如吟,音色丰润,造句典雅,透出 一股大家闺秀的高贵灵气。恰巧,这里的乐队指挥也是一位女性,细腻而体贴,和竖琴的配合令人颇觉亲密、柔美。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25 发表于: 2008-11-29
George Frideric Handel: Concertos Pour Orgue  
亨德尔:管风琴协奏曲全集
托恩-库普曼(Ton Koopman)管风琴
Amsterdam baroque Orchestra
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乐团  
Erato 2292-45394-2





托恩-库普曼这个亨德尔管风琴协奏曲全集不论在演奏及录音都较其它竞争者优秀,其弹奏充满绝妙的活力与热情,速度的判断极为适切。虽然他运用了当时的乐器,但却亲切地将之展现在眼前,而荷兰圣巴托罗缪教堂温暖的音响效果,更增加了管弦乐团鲜明活泼的音色,尤其弦乐特别吸引人。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26 发表于: 2008-11-29
Handel: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亨德尔:焰火音乐(管乐队版)  
Holst: Suite No.1 & 2
霍尔斯特:两首管乐队组曲
Frederick Fennell/Cleveland Symphonic Winds
芬尼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管乐团  
Telarc CD-80038




1749 年 4 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在伦敦沃克斯霍尔花 园的焰火晚会上,聆听亨德尔这首新作的初演,以此庆祝英国与欧陆列强之 间一项和平条约的缔结。历史学家后来评论说,《焰火音乐》显然是比那实 际的焰火——它造成一场火灾和一片混乱——更为成功的。如果没了亨德尔的音乐,那场庆典就只是个笑话了。
  
这是一首六个乐章(或将两首小步舞曲合并而成五乐章)的组曲,整体上是一派辉煌壮丽,而在第二乐章布雷舞曲和接着的“和平”乐章里也有安 祥、优雅之美。因为是露天演出,要让那上万观众沸腾起来,亨德尔作了许 多大胆尝试,譬如序曲不用赋格写法,简单明了而富有动力;乐队配置也令人咂舌,光是圆号就用了九支!  

此处的《焰火音乐》,就是当初那个供管乐队演出的原始版本。芬尼尔几乎一生都是在指挥管乐队演这类曲子的,五六十年代曾在 Mercury 有过许 多管乐作品的精彩录音。譬如他指挥霍尔斯特两首管乐队组曲,就曾在 Mercury 灌过唱片。而今在 Telarc 的这个版本里,霍氏这两首军乐风格和英 国民歌情调兼而有之的曲子,被芬尼尔琢磨得益发细巧、精美。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27 发表于: 2008-11-29
Händel:Recital
亨德尔:咏叹调集
费丽亚(Kathleen Ferrier)女中音
Adrian Boult/Lpo
博尔特指挥伦敦爱乐
Decca Mono 414 623-2
  




费丽亚对亨德尔有独特的诠释方式,而博尔特也是一位亨德尔通,因此使得此版本有其特殊之处。线条高贵优雅,音色厚实,虽是单声道录音,但完美的演唱与演奏,总令人为之停留伫足。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28 发表于: 2008-11-29
Handel:Solomon  
亨德尔:所罗门  
Watkinson, Argenta, Hendricks, Rolfe Johnson  
沃特金森、阿根塔等人演唱
Gardiner/EBS, Monteverdi Choir
加迪纳指挥英国巴罗克独奏家乐团及蒙特威尔第合唱团  
Philips 412 612-2(2CD)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亨德尔的清唱剧里包含了犹太-以色列民族的全部 古代史。在他的 20 多部清唱剧中,一半左右是用了犹太《圣经》即《旧约》 的题材,一一叙述了这部历史的重大场面和人物,从表现最初的摩西故事的《以色列人在埃及》算起,接着是讲摩西继承人的《约书亚》,讲一位具有 传奇色彩的犹太勇士的《参孙》,还有讲一位女英雄的《底波拉》,讲以色 列先知的《耶弗塔》,讲约书亚之后第三代和第四代犹太领袖扫罗和大卫之 争的《扫罗》,还有后来与罗马军队英勇周旋的犹太游击队首领的《犹大·马 加比》,等等,从最初的以色列人逃出埃及一直写到几个世纪后他们被掳于 巴比伦(《伯沙撒王》),这部可以接上那部,仿佛是连续剧一般。  

《所罗门》可以接在扫罗和大卫的故事之后。大卫王的一个儿子是所罗门。这是个犹太历史上少有的幸运儿,不仅因为他是大卫最宠幸的妻妾拔示 巴所生,得以越过其兄长而继承王位,而且他接手过来的是一个由他父王重 新统一起来的,空前强大的以色列。所罗门坐享其成,受用着一个太平盛世 的荣华富贵,亨德尔这部清唱剧讲的就是犹太历史的这一段。

应以这套唱片作为巴罗克音色的准则。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229 发表于: 2008-11-29
Handel:Messiah  
亨德尔:弥赛亚(全曲)
Vyvyan · Sinclair · Vickers · Tozzi 等人演唱
Sir Thomas Beecham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比彻姆指挥皇家爱乐及合唱团
RCA GD 61266-20  




  
这是以古森斯(Goossens)改编的管弦乐谱录制的,它会让人想起1930年那种充满活力的演出。
古森斯试图扩大乐团编制,又要不失原来的圣洁气氛。当第一次听到完整编制的打击乐,法国号,伸缩号和大团体的弦乐时,您会非常震惊与兴奋!但是这样的奏法并不影响歌词的原意。这录音在显示指挥四射的光芒!事实上,比彻姆对于亨德尔有很深的研究,四位独唱者表现也很突出,是伟大的作品。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