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4538阅读
  • 27回复

ARC Audio Research  LS27前级+VS115 后级放大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11-29
大手笔研究D类放大

谈到产品,Terry说:「ARC的产品策略一直很清楚,就是聚焦在两声道的产品上,包括CD讯源、唱头放大、前级、后级,并增加少部分支援多声道的产品。」由于新的资金加入,ARC的资源也更多了,所以最近还增加新的工程师,即将开发出「非常不一样的新产品线」。
什麽是「非常不一样的产品线」?Terry说他们即将投入新一代Switching AMP,也就是D类放大线路的设计,这将是ARC独立开发的全新技术。Terry表示,他瞭解音响迷对于D类放大的疑虑,以前ARC也曾经推出类似的T类放大,应用Tripath公司的现成技术,但这次ARC要做「不一样的东西」。我问Terry何不使用现在很流行的ICE Power模组?Terry说,他们都试过了,但ARC找到新的方法,可以做出声音非常棒的Switching AMP,表现绝对和「架上现成可用」的产品不同,所以他们决定投入研发,走ARC自己的路。
历经7年时间,Audio Research才从CD3进化到CD5,最主要的改变在于放大线路。
究竟ARC自家的设计和别人不同在哪裡?Terry卖了关子,他说暂时还不能讲,但产品的雏形已经出来了,主要是多声道后级。他说ARC的真空管机当然还是主力,但五声道的大功率真空管后级是不切实际的产品,所以他们打算用新的Switching AMP技术製作5声道后级,而且肯定是大功率。Terry透露新的五声道Switching AMP后级尺寸大约相当于以前的150M后级,但每声道输出功率可以达到400瓦(2欧姆)。
听到ARC大手笔研究D类放大,不免让人猜测ARC是不是打算放弃真空管?Terry当场否认。「ARC的目标是追求『Hign Definition』的音乐重播,不是坚持真空管,但多年来ARC发现真空管的声音表现最好,所以像Reference系列仍旧是真空管线路。」
Terry解释,过去ARC也曾经推出纯晶体机,或是溷合真空管与晶体的扩大机,但ARC认为放大元件或线路,都是为音乐重播服务的手段,如果有更好的放大元件或线路,ARC一定会乐于採用。例如使用Tripath元件设计的多声道后级,虽然声音比ARC的真空管机逊色,但价格却相对便宜,是很超值的产品。「如果要用真空管做五声道后级,那不知道要多贵?」
SD135晶体后级,是针对期待「免调整、免维护」的ARC用家所设计的新产品。
但Terry也说,真空管不免有老化的问题,听一段时间需要调整偏压,所以在REF系列他们尽量简化调整的方式,降低器材维护的週期。在美国,ARC还提供非常完整的售后服务,可以送厂清洁维修,或者付费升级,所以ARC在美国培养出一群忠诚度非常高的客户。但也有些使用ARC真空管机很多年的消费者向他们反应,不管偏压调整多简单,他们已经懒得再调了,希望ARC能推出根本不需要调整的扩大机,但ARC认为自动偏压调整对声音有负面的影响,所以当他们设计「免维护」或「免调整」的扩大机时,方向就摆在晶体机。
期待更漂亮的外观设计
 
Terry强调,ARC最重视的就是音质表现,其他都是次要的考量,所以ARC的器材外观数十年如一日。我问Terry,现在的音响都越来越漂亮,ARC不想在外观上多着墨吗?Terry说他们正在思考当中,但他说多年以来ARC一直是由狂热的爱乐者设计音响器材的公司,他说ARC的工程师每个人家裡都有多不胜数的LP和CD收藏,用的喇叭来头都不小,他们用音响来享受音乐,至于音响好不好看,不是工程师关心的事。作为新任总裁,Terry说他也注意到现代音响器材越做越漂亮的趋势,可是ARC长期的信念,就是「以合理的价格提供高品质的音乐重播」,他们宁可把钱都用在零件提升和线路改良上面,而不是打磨机箱。
「我们有点困在自己的成功当中」Terry继续解释:「有些新的玩家希望ARC的外观能更漂亮,但更多既有的消费者认为ARC还要维持传统。」很多老玩家希望ARC的新机器最好跟以前一样,这样他们换器材就不需要修改音响柜。Terry表示,关于外观的设计,他们已经想了很久,目前正在和欧洲很出名的工业设计团队接洽,但是这项「外观美化」行动仍在讨论研议阶段,他不方便透露太多,看来新的资本挹注,让ARC有更多馀力可以投入研发,不久可以期待更漂亮的ARC扩大机。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11-29
扩大机与讯源为ARC两大主力

从百分之百美国设计、美国製造,坚持两声道设计,到D类放大研发与外观工业设计,Terry接着把话题回归ARC的产品面。他说ARC的产品从扩大机开始,延伸到讯源端,这两大类依然会持续担纲ARC的主力,而他们的产品策略也相当清楚。
Philips CD-PRO2转盘。
首先在讯源端,Terry表示CD依然是目前最主流的音乐载体,而音响业界在CD的研究也比二十年前更成熟,但他们不认为SACD未来有机会取代CD,所以ARC并不打算推出SACD产品。Terry说:「我们可清楚地看到目前音乐聆听者的面貌,大部分的人依然习惯使用CD,而喜爱LP的人这一辈子都还会维持听老黑胶的习惯,但我们也看到许多使用网路下载,搭配电脑聆听音乐的新族群。」
在讯源端,Terry说ARC的REF CD7已经是公认的「参考级CD」,市场接受度很高,不过他们依然投入研发,可能明年会有新一代产品推出。Terry透露,在基本架构上大致没有变化,因为CD-PRO2转盘和DAC线路已经非常棒,除非解码晶片有突破性的发展,不然很难改动,但是新一代REF系列的CD,预计在电源供应上面提升,可能将供电馀裕度提高一倍,再让动态对比提升。而2008年ARC也推出了CD3后续机种CD5,应用了许多REF CD7的技术,承盘也是CD-PRO2,差别主要在输入级使用晶体,而不是REF系列的真空管。Terry表示,REF CD7与CD5都是为了「绝大多数聆听CD者」所设计的产品。
没想到进入USB的时代,线材对声音还是有影响!
那Terry所谓「浮现中的电脑聆听族」呢?2008年他们推出了DAC7,外观是非常传统的ARC,DAC与类比放大承袭CD5,传统同轴、光纤与AES/EBU输入端子齐备,但最重要的是增加了USB输入端子。Terry说电脑族一定要试试看DAC7,才会知道原来电脑裡面的音乐可以变得这麽棒!在研发过程中,Terry也全程参与试听,他说在试听过程中,他们惊觉不同的USB线竟然对声音也有影响,他们在试听过程中发现,美国Kimber推出的USB音响专用线明显比其他普通USB线要好得多,Terry说:「没想到进入USB的时代,线材对声音还是有影响。」
2008年新推出的DAC7,除了传统输入端子之外,还增加了USB输入端子让电脑族也能使用。
更高阶的唱头放大器 明年问世
讯源的另一个族群则是老黑胶的拥护者,Terry说ARC一直没有停止唱头放大器的产品,目前有两款唱头放大,分别是PH5和PH7,预计在明年(2009)将推出更高阶的唱头放大器。Terry表示新的旗舰唱头放大器将捨弃昇压器的设计,直接放大,提高增益。Terry说ARC的唱头放大音质很好,但过去一直有消费者反应增益稍小,所以他们在新一代唱头放大将把增益大幅提昇,这样LP播放的音量就会和CD差不多了。此外新的旗舰唱头放大也将设计多样的RIAA等化,不仅标准RIAA可以正确重播,甚至老RIAA标准都可以切换到正确的对应,这让真正「老」唱片的用家可以完整还原老唱片的风貌。
坚持百分之百美国设计与製造
在扩大机方面,Terry说前面讲到的Switching AMP是一个方向,而REF系列他们一直卖得很好,近期还没有改款计画,不过在REF系列所获得的技术成果,也逐渐会向下延伸,像是LS系列与SP系列前级的改款就是实例,在后级部分,像是VS110改款为VS115也是REF系列技术的延伸。另外ARC也推出了Hybrid的管晶溷血机种,如HD220,以及SD135晶体后级,则是针对期待「免调整、免维护」的ARC用家所设计的新后级。
ARC的最新入门款综合扩大机VSi60,在才美国刚刚上市,价格仅小幅调涨。
而ARC入门款的VSi55综合扩大机,则已经完成改款了,新的型号是VSi60。Terry说VSi60在美国刚刚上市,台湾应该很快就可以看到。在外观上,VSi60和VSi55几乎一样,但是输入级全部改过,换上和REF系列一样的6H30讯号管,而驱动级使用6550依然不变,声音表现更好,不过价格仅小幅调涨。
採访结束前,VSi60再度强调ARC的「核心价值」,就是要让消费者花的每一分钱都值得(Good Value for the money)。他说ARC从来都不是音响市场上最贵的器材,但在声音表现上却一直有极高的评价,这是ARC历久不变的价值观。而百分之百美国设计与美国製造的理念,Terry说:「我想在我有生之年,这项原则都不会改变吧!」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11-29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11-29
Description
Tube stereo power amplifier.From the ARC website

The VS115 revisits the classic look of the VS110 with its open architecture and natural anodized top plate – now more ventilated for better heat dissipation. Drawing upon the successful REF110 input stage design, the VS115 uses a FET input with two 6H30 triodes in each channel for gain and as a cathode follower-driver for the 6550C-equipped output stage. This allows both balanced and single-ended connections in a true differential topology yielding a much wider power bandwidth (110kHz in contrast to 40kHz for the VS110). There is a new power transformer, and power output from the four matched pair of 6550C output tubes is 120WPC, providing excellent drive and control. Bias test points for each output tube are located on the rear panel, along with a 12V trigger which allows remote turn-on. A heavy 20-amp IEC detachable cord conducts the A.C. supply.
While the VS115 physically resembles the discontinued VS110, sonically it is in another league. The VS115 immediately makes clear its wider power bandwidth with more speed, top-end air, improved resolution and more articulate, impactful bass. Textures and timbres are finely rendered and silky-smooth, with the grainless resolution of which only our Reference series amps have previously been capable. In short, the new VS115 is highly engaging, musically rewarding and an unparalleled performer at its price. For the music lover who wants the best attributes of tubes in both style and performance, the VS115 is a new amplifier that will be impossible to resist.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11-29
Introduced
January 2008
Discontinued
Current
Revisions
Output tubes replaced with KT120 (November 2010)

Options
-

MSRP (US new retail)
$6,495. Increased to $6,995 on November 22, 2010.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11-29
Specifications

Power output120 watts per channel continuous from 20Hz to 20kHz. 1kHz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ypically 0.5% at 120 watts, below .05% at 1 watt.
Power bandwidth 
Frequency response(-3dB points at 1 watt) 0.8Hz to 100kHz
Input sensitivity1.6V RMS Single-ended or Balanced for rated output. (26dB gain into 8 ohms).
Input impedance150K ohms Single-ended, 300K Balanced
Output taps8 ohms, 4 ohms
Output regulationApproximately 1.2dB 8 ohm load to open circuit.
Overall negative feedback 
Damping factorApproximately 8
Distortion 
Slew rate 
Rise time 
Hum & noiseLess that 0.2mV RMS 104dB below rated output (IHF weighted, input shorted).
Power supply energy storageApproximately 332 joules.
Power requirements105-125VAC 60Hz (210-250VAC 50Hz) 690 watts at rated output, 900 watts maximum, 400 watts at "idle".
Tube complement(4) 6H30, (4 matched pairs) 6550C
OtherOutput polarity: Non-inverting. SE or BAL PIN 2+ (IEC268)
Dimensions17.5" (44.5 cm) W x 7.9" (20.1 cm) H x 19"(48.3 cm) D. Rear connectors extend .88" beyond chassis.
Weight62 lbs. (28.2 kg) Net; 70 lbs. (31.8 kg) Shipping.
Reviews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11-29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11-29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11-29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11-29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