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39854阅读
  • 184回复

介绍一下我的系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7-22

嗯,看来jason兄的调整功力确实不一般,改日定当当面请教,呵呵
功放的底台做过工作吗?

Cheerway兄最后一次听应该是几个月前了,说真的我的系统一个月的变化极大,最疯狂时三天一个变化,每天都要花6个小时折腾。多数时候是正面的,当然有时是变差的。
老赵说油滑其实是对的,用了GEC整流管有些滑过头,缺乏些质感,单件乐器不明显,弦乐群奏时就感觉有些不满意。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7-22
因为看到了不少的TCC和GEC,这样的状况下,声音想不润泽油滑就难了,在润泽和油滑比较充足的时候,想要保持非常好的质感就非常的困难了,至少,在一般的管子的状况下非常难以完成,呵呵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7-22
虽然,我没有实际的把玩过艺术家的这款CD,以老于的调整特点来说,这台机器应该会是非常悦耳的,平衡度不会差,各个方面应该都不会过和失,换上极品的管子,韵味肯定又会提升了一大截。

只是,这样的价格的机器,要保持好的平衡度和耐听的时候,就不太可能会给更多的张力,加上就是TCC和信号线,所以,我分析可能低频的清晰度会弱了一些,也许,古董的好管子让张力又得以恢复了不少了,呵呵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7-22

虽然,我没有实际的把玩过艺术家的这款CD,以老于的调整特点来说,这台机器应该会是非常悦耳的,平衡度不会差,各个方面应该都不会过和失,换上极品的管子,韵味肯定又会提升了一大截。
只是,这样的价格的机器,要保持好的平衡度和耐听的时候,就不太可能会给更多的张力,加上就是TCC和信号线,所以,我分析可能低频的清晰度会弱了一些,也许,古董的好管子让张力又得以恢复了不少了,呵呵

是的,老赵的分析是正确的。我也是相信老于的耳朵才买了这台CD的。机器的确是平衡的,比较清秀的声底(和艺术家系列的声音风格一致)。3000元的CD不能要求过高,所以谈缺点时,请朋友门注意可能是过分要求的。我感觉声场深度好,宽度不足,Cheerway的听感正确。声音的密度不够,另外原装的EH6922的素质一般(比50-100元一个的荷兰70年代产的小园环ECC88差多了),自然有很多毛病。我听过一些3000-4000元的CD,感觉CD18还是可以的,值得推荐。对于换胆一族尤其好,只用一个E88CC,投入大大减少。
TCC我用的是瓷封耦合,其实这个电容用过的人极少,国内几乎没有看见过。我用了这个电容后,第一次知道了密度这个词的含义,我想老赵讲的张力也有部分含义和我的密度是相同的。这个电容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缺点。我比较了一些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几百到上千的耦合电容,还是定下了TCC瓷封,后来用了好几对。
信号线,一直是我的心病,在我的系统中这个环节可能是瓶颈。我试了一些中档的,暂时没有合适的,也就这样对付了。对高频的音色有些影响。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7-22
我想上些有用的资料,想了半天,还是从头开始。先介绍我对环境的处理。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7-22
再顶,慢慢学习!
Storms make trees take deeper roots.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7-22
对环境处理一直有两派,我的朋友们也是如此。一些人,直接把他们的器材拿到我的房间后,声音明显变好了,有一些声音素质和我类试,甚至更好的朋友,他们完全没有处理,所以自然认为未必有用。
我感觉作用还是有的,但是要真正搞好,难度极高,不是专业的(网上很有名的几个工作室,我不认为他们是专业的)很难处理好。
我的资料整理一直做的不太好,几年前弄的好多东西都不见了,不过有一个计算房间混响的文件还在。这是我当初自己设计的,吸声系数的数据未必正确,但是公式和计算方法是没有问题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研究一下。这个文件是纸上谈兵,要找到每种材料的吸声系数,很难的,实际施工时,是否按照你的要求,又是一个问号了。但是我感觉还是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心里还是有个大该的。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07-22
Studio design.zip (152 K) 下载次数:55 请看附件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07-22
大的东西施工完毕,当时没有音响器材(我是先烧房,再买器材的)没法试。买器材后,才开始调整。我稍后上些图。
大半年前,我从朋友那借了B&K的测量仪器,重新调整了(主要是摆位),基本上把中低频的均衡问题解决了。我刚才没有找到当时的曲线,不过我在HIFI168上有的,我有空把他找出来,贴在三越里。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7-22
现在的曲线50Hz的谷和30Hz的峰,很难解决。
我如果调整距离1。2米(耳朵到SPEAKER),会很平的,但是太压迫了,声场很不自然,有些听耳机的感觉。我房间有两个巨型的吸声柱(450X200X3000 MM),可能重新设计和施工会有用,但是工作量太大,我一直没有动手。
30Hz的峰是多半是房间特性,如果要消除它,估计没可能。好在对声音影响不大(没有一个朋友能听出来30Hz有这样一个峰),就让他去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