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368623阅读
  • 1982回复

【原创】东行漫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810 发表于: 2010-07-29
小敏的畫作
只看该作者 1811 发表于: 2010-07-30
李兄!这些画很棒的,很有意境与味道,虽是山水画却呈现出浓郁的人文气息,也感受画家对土地的爱恋啊!恭喜啊,能够购得如此佳作
只看该作者 1812 发表于: 2010-08-10
最近託朋友在台灣代購這本音樂評論的書:音樂的極境,三越壇上的朋友有需要,我請朋友一併代購。(目前只有繁體字翻譯)

貼上出版社對這本書的介紹:

中文世界第一本薩依德音樂評論集薩依德不僅是敢說真話的人權鬥士,

也是令人跌破眼鏡的樂評家!

超過20年的音樂評論專欄,結合驚人的廣度和具有感染力的熱情隨書附限量選曲CD,

全長逾70分鐘!
  

帕華洛帝是索價過高的最高分貝噪音?霍洛維茲是尖銳刺耳風格的代表?薩爾茲堡音樂節是癡肥

臃腫的觀光促銷?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盡上演些二流劇目?

《音樂的極境》是薩依德論樂橫跨三個十年的第一本文集,他討論許多作曲家、音樂家、演奏

家,在過程中抽繹音樂的社會、政治、文化脈絡,連帶發揮他古典鋼琴家的素養,對古典音樂和

歌劇提供豐富而且不時出人意表的評價。


全書以清新的角度賞析經典作品,也以他人不及的眼光品題為人冷落的當代作曲家作品。

薩依德批評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過於保守,也惋惜帕華洛帝有超級巨星之譽,卻「將歌劇演出的智

慧貶到最低,把要價過高的噪音推到最大」。

此外,他思考以色列禁演華格納的問題,音樂節愈來愈浮濫的令人憂心趨勢,以及以馬爾孔X生平

為主題的歌劇,音樂與女性主義的關係,鋼琴家顧爾德,及莫札特、巴哈、理查史特勞斯等名家

的作品。


  薩依德以內行人的造詣,權威的身分,書寫精闢犀利的批判。他在音樂裡看出文學與歷史理

念的反映,並密切觀察其構成和創造的潛力。《音樂的極境》情文並茂,處處發人深省,呈現薩

依德思想事業的一個重要層面,進一步證明,作為廿世紀最具影響力、最勇於突破的學者之一,

他實至名歸。


  薩依德除了著名的後殖民論述,並精通文化研究與音樂,本身具有鋼琴演奏家的水準,終就

對西方古典音樂擁有激情,《音樂的極境》收集1983-2003年間的音樂評論,他以專業樂評家的

角色討論作為文化場域的古典音樂,清晰深入。本書的出版呈現薩依德更全面和多方位的專長與

論述,可彌補過去中文翻譯與評介的不足。

  薩依德在《音樂的極境》談論音樂以鋼琴和歌劇為主,本精選輯亦選取這兩類作品,包括顧

爾德彈奏的巴哈G大調第五號鋼琴組曲、哈絲改編的巴哈聖詠曲鋼琴版〈耶穌,世人渴望的喜

悅〉、土耳其國寶級女鋼琴家Idil Biret詮釋的蕭邦,以及被稱為「擁有近數十年來最強卡司陣容」

的《費黛里奧》歌劇選曲等。


作者簡介

薩依德 Edward W. Said

  1935年生於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接受過英式教育,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

英文系與比較文學教授,擔任《The Nation》雜誌樂評,著作等身,包括《鄉關何處》、《文化

與帝國主義》、《東方主義》。他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包括《康拉德與自傳小

說》、《人文主義與民主的批評》、《開始:意圖與方法》、《音樂的闡釋》,及《並行與弔

詭》。2003年逝於紐約。


[ edit_post ]
只看该作者 1813 发表于: 2010-08-11
SPENSER兄:
《历史哲学》等几本书,已托广州朋友买到。多谢你费心,就不用麻烦你了。
只看该作者 1814 发表于: 2010-08-11
回 1819楼(林下听风) 的帖子
好的,日後有心得大家交流一下。
只看该作者 1815 发表于: 2010-08-28
飘散着墨香的书到手了。
只看该作者 1816 发表于: 2010-08-28
去年以来,陆续读了十数本牟先生的书。数十年前,牟先生被其师熊十力先生誉为北大哲学有史以来最可造就之才,几十年过去了,牟先生的成就,应着了其师的先见。牟先生论著,常无拘无束,但很真性情。
只看该作者 1817 发表于: 2010-08-28
今天,朋友送了些去年的小沱茶。去年云南地区缺水,苦了百姓,却利茶的品质。有新茶喝,高兴,立即泡一杯。
只看该作者 1818 发表于: 2010-08-29
说到饮茶,想起林语堂曾有一篇写得很好的文章,他说:“一个人只有在神清气爽,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因为茶须静品”,又说,“因此,茶是凡间纯洁的象征,在采制烹煮的手续中,都须十分清洁。”这里面说到一个氛围问题,另一个喝茶的境界问题,从中可以想见林先生肯定是喝茶的高手。最妙的是,他居然将茶与音乐联系起来,“在这种同类相引的气氛中,我们方能满足色香声的享受,吸烟饮酒也在这个时候最为相宜。。。。。。。我们好像已变为一具优美的梵亚林,正将由一位大音乐家一拉奏名曲了”。于是我们“月夜焚香,古桐三弄,便觉万虑都忘。妄想尽绝”。
只看该作者 1819 发表于: 2010-09-14
上個月末前往青島,在虹橋機場裡看到石齊平先生的新書;中國.大趨勢.大博奕。書的內容是他在鳳凰衛視擔任評論員,對國際局勢的評

論所集結成書。主要觀點是從中國角度去看國際局勢,當然主要重點其實在中、美兩者之間的關係,論理與邏輯都很清楚,唯一不足是

對全球其他地區的探討未若劉必榮先生的觀點廣泛。

既然著墨於中美兩國,對於過去三十年可以簡言之;

美國以佔全球近5%的人口,消耗全球25%的資源,而1971年的片面讓美元與黃金準備脫鉤,形成超級印超機。過度消費,過度負

債,終於在2008年裡因房市、股市、匯市牽動金融體系倒閉的連鎖反應中蔚成全球金融風暴。

中國也在三十的開放過程裡,因應全球化成為世界工廠,也創下世界最多外匯規模,也讓大量中國人富裕起來,但這背後卻是大量

透支環境資源,福兮禍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