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282阅读
  • 24回复

RAIN兄请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9-02
听古董管,个人认为点到为止,过份迷恋会走极端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9-02
《清水变鸡汤》
在台湾,当有业者问思奔达(Spendor)公司的销售经理:思奔达系列音箱中,哪一款型号的产品其销售额与销售量是最大时?那位销售经理则马上答曰:是LS 3/5A音箱。
还是在台湾,当有业者问英国音乐传真(Musical Fidelity)公司的设计师兼总裁Antony Michaeoson:贵公司销售量与销售额最大的产品是哪一款时?他则回答说:是A-1合并式功放(25瓦X2),至到它停产时为止,一共生产了九万两千部左右。
上述的这两款产品都是两家公司产品系列当中价格最平实、外观最小巧者;然而,这两款产品却也是被世人所公认的、性价比最高、音乐表现力最好者之一。这两款产品不但给这两家公司赢得了声誉,同时,也给这两家公司带来了滚滚财源,真可谓“名利”双丰收。
美国发烧天书(Stereophile)著名的音响评论员Robert Harley曾经说过:“衡量一位产品设计师的才华高下,方法之一即是视其顶级作品的音乐成就如何。这是他向全世界证明其能力的宣示——以其‘个人最佳作品’来界定其才华的极致。因为他不可能做出更好的了,所以这件产品就等同于他能力的最佳证明。
另外一种评量Hi-End设计师才华的方法可能更为有趣,就是检视在最拮据的预算内,他能做出什么样的产品。设计师如果要使清水变鸡汤,一定得从最低廉的零件成本下榨出好声之际,使出其浑身解数。”
我想,我们应该从Robert Harley的此番话语中,真正体会到“清水变鸡汤”它所孕育着的、深刻的朴素哲理与商业价值。
客观地讲,不要说在中国,即使在欧美等发达的西方国家的音响市场上,最受青睐地仍然是那些性价比高、音乐性好的平价音响产品,这是人类社会与市场经济的本质与共性。现在不是国产的音响厂家集中技术、财力、精力去主攻那些Hi-End“旗舰”产品的时候,因为不管怎么说,它根本就不能代表或说明中国大陆目前音响工业发展的基础和现况的。虽然我们现在是世界上平价或低价“Hi-Fi功放”的生产大国,但至到今日,又有哪一款品牌或型号的“Hi-Fi功放”,是真正能够在“质与量”上达到像音乐传真A-1合并式功放那样的口碑与业绩的呢?所以说,国产的音响行业和市场,现在缺少的不是什么“旗舰”产品,而是十分缺乏最能代表国产音响工业发展水平和现况的、音响市场及消费者最需要的、性价比最高的平价音响产品。
——博文室内设计……
听音室-视听室-音响家园-专业设计
www.beone.cn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9-03
taobo兄,抱歉,抱歉,这两天工作比较忙,晚上回家没有上网,结果到现在才看到这个帖子。
    我现在住的房子,书房里音箱根本没办法摆位,所以买了对BM6A,至今未听到什么好声,本来新房装修,也想学着人家自己搞点吸音,弄弄低频陷阱,就觉得OK了。
在咨询李老师之前,我在网上爬文一段时间了,同时还扛着自己的系统去了一位本地烧友的家,他的书房尺寸和我的差不多,基本没搞什么声学装修,结果可想而知,驻波轰轰,结像散乱,定位、分离度糟糕,期间采用一些声学小道具做了些试验,箱子系统确实非常敏感,环境有微小的变动声音就会发生可闻的变化,这让我认识到扩散和吸收的多少自己弄还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甚至花了钱进去,可能得出的还是一个反效果,听音室的声学设计是个系统的工程,我本身也是个设计人员,李老师的一句话我深为赞同:“专业问题还是得交给专业人员解决”!如何达到0.35s的残响时间,都是需要专业设计人员设计、计算的。
后来借三越论坛与李老师进行了沟通,最终下决心交给博文设计、施工,由于是本地公司,我就更放心了,因为施工质量可以保证。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9-03

rain1314兄,刚刚看到你和榜主的帖子,个人感觉用书房作听音室比较可取,然同时上AV,个人感觉不可能做到极致,功能化太多了,不如单一为好




这间房我也是以听音室为主,虽然加了个投影,但是不上多声道。我看片对环绕要求不高,就追求个大屏幕就满足了。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9-03

博文公司的网站我去转了转,看了一下装修的案例,说老实话,装成那样子,声音肯定差不了,就是满屋子的“木格子”,让人心情挺“沉重”的,我在这里问一句外行话,非得这样吗?这也是我下不了决心的一个重要原因。RAIN兄也进来一下,谈一下你的感觉如何


我倒是没有那种沉重的感觉。正如你前面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因,任何环境都有他的具体性”,所以扩散板之类的声学道具该加还是得加,既然花代价弄了,那还是得把他弄好,毕竟新房装修好,短时间内是没法再去重弄了,到时候觉得要再改进,往往会比较麻烦。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9-03

taobo兄,抱歉,抱歉,这两天工作比较忙,晚上回家没有上网,结果到现在才看到这个帖子。
    我现在住的房子,书房里音箱根本没办法摆位,所以买了对BM6A,至今未听到什么好声,本来新房装修,也想学着人家自己搞点吸音,弄弄低频陷阱,就觉得OK了。
在咨询李老师之前,我在网上爬文一段时间了,同时还扛着自己的系统去了一位本地烧友的家,他的书房尺寸和我的差不多,基本没搞什么声学装修,结果可想而知,驻波轰轰,结像散乱,定位、分离度糟糕,期间采用一些声学小道具做了些试验,箱子系统确实非常敏感,环境有微小的变动声音就会发生可闻的变化,这让我认识到扩散和吸收的多少自己弄还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甚至花了钱进去,可能得出的还是一个反效果,听音室的声学设计是个系统的工程,我本身也是个设计人员,李老师的一句话我深为赞同:“专业问题还是得交给专业人员解决”!如何达到0.35s的残响时间,都是需要专业设计人员设计、计算的。
后来借三越论坛与李老师进行了沟通,最终下决心交给博文设计、施工,由于是本地公司,我就更放心了,因为施工质量可以保证。


这样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呵呵

在影响声音的元素中,电流和振动始终是根本,房间是最大的振动影响元素,整体设计的房间,远远比一些小的道具来的正确,小的道具,改变和改善的通常是局部,以后别的状况改变了,就可能又不合适了。

在房间设计和施工中,再考虑一下电源的引入方式和用料,花费不多,会对以后的声音和调整非常的有益。
享受生活,轻轻松松玩音响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9-03

这样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呵呵
在影响声音的元素中,电流和振动始终是根本,房间是最大的振动影响元素,整体设计的房间,远远比一些小的道具来的正确,小的道具,改变和改善的通常是局部,以后别的状况改变了,就可能又不合适了。
.......


您说的很对,电路也是这次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我觉得基础的电路弄好了,远比上几条高价的发烧电源线性价比来的高。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09-03
rain兄,在整个系统中,环境和电源往往成为瓶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09-03
要求是密不可分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9-03
兄:我讲这些话的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