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7795阅读
  • 89回复

对Naim器材架感兴趣的请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11-30
最常用的方法是:

使用厚重的材料做器材架, 这样振动力相对于器材架来说会小, 因而产生的影响就会小一些.  把器材通过底部的尖钉(减小接触, 加大压强), 尽量固定在地板上, 期望通过地板以固定整个机架.

上面的帖图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 目前家庭普遍使用下面空的木地板, 本身就比较轻, 易振. 而且长条形的木地板沿长度方向可以将振动传得很远. 使用这种器材架得不到好声是自然的事情了. 改善源于心理感觉多于实际.
[ 此贴被hifi40cn在2008-11-30 17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11-30
由于是整体结构, 刚度较大, 很容易将人耳最敏感的频率段传至不同的器材上.

另外, 使用管状金属结构, 本身就容易在喇叭声音下产生共振.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11-30
另外一个例子.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11-30
学习了!暂时还没有烧到这个水平,迟点再上!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11-30
为克服隔断器材间的相互影响, 有些厂商将不同的层分开, 然后再架在一起. 中间由坚硬的部件接触.

这样一来, 向下的振动由机架支撑. 向上的振动由器材自重抵消一部分. [attachment=46534]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11-30
这种方式比刚性连接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还有问题没有解决.

一是水平振动, 只是由器材架水平方向上的惯性部分抵消.

二是由于器材和机架直接接触. 振动传递还是太直接, 基本没有缓冲.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8-11-30
另一个分层的例子.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11-30
还有一种改进是将器材放在一块玻璃上, 然后再由机架上的一个尖点支撑. 尖点同样是为了加大压强以抑制水平方向上的振动.

同样, 振动传递还是太直接, 只有一块玻璃作为缓冲.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8-11-30
因为人耳可以感知的频率范围较高, 找到一种将诸如1K-5K的振动抑制甚至消除的方法无疑会对声音改善有很大的作用.

于是有人在机架分层见加上隔振单元. 通常如稍软的材料如橡胶或减振弹簧之类.
[ 此贴被hifi40cn在2008-11-30 17 ]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8-11-30
机器本身的振动对于用家来说无法从机器上消除.

如果把机壳彻底固定, 表面上是没有振动了, 实际上线路板的振动会更厉害. 因为振动源没有消除, 所有的振动只能由线路板来表现, 通过振动, 产生热能, 再逐渐散发出去.

理想的方法是尽量设计机器时避免机器本身产生振动. 实在无法避免时就让机壳来振动, 线路板相对保持稳定. 或至少将人耳可以感知的范围频率转换为低频, 再通过机壳振动, 产生热能, 再逐渐散发出去.

通常器材都有橡胶底脚, 起的就是这样的一些作用. 还有的线路板被设计成悬浮结构, 如Naim的Superline, NAC552. 这样一来就尽量避免了其它部分传来的振动影响.

这一原理被广泛运用. 大名鼎鼎的Linn LP12就是用弹簧来悬浮消振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