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74195阅读
  • 167回复

一些著名的重奏团(此帖我以前开在其它地方,现在逐步转移过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10-03-16
瓜内里的全套贝多芬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10-03-16
麦迪西弦乐四重奏团(medici string quartett



麦迪西弦乐四重奏团(medici string quartett创于1971年,被认为是当今英国和欧洲最杰出的四重奏团,目前是英国萨里(Surrey)大学的驻校乐团。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10-03-16
麦迪西弦乐四重奏的全套贝多芬弦乐四重奏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10-03-16
帕纳苏斯三重奏团——Trio Parnassus 


由小提琴家施罗德(Wolfgang Schröder)、大提琴家格罗布(Michael Groß)和钢琴家周嘉(Chia Chou, 音译)组成的钢琴三重奏,1982年创建于德国。曾在欧洲和美国举办过多场音乐会,而1996年在纽约林肯音乐中心举办的系列音乐会,受到评论家的特别好评。他们录制过许多唱片,其中莱茵贝格尔(Joseph Rheinberger)和拉罗两位作曲家三重奏作品首次录音的CD,成为后人效仿的标准;莫扎特三重奏作品全集,也被 BBC 评论为现代乐器演奏的权威版本。此外他们录制的布拉姆斯三重奏作品全集,不仅包括了三首著名的钢琴三重奏作品,还包括了根据权威曲谱录制的两部弦乐六重奏。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10-03-16
帕纳苏斯三重奏团演奏的舒曼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10-03-16
普赛尔四重奏团(The Purcell Quartet)


巴洛克应该是纯粹的,几件乐器即可表现或崇高或轻松的音乐理念。还未成熟的乐器体系反而在客观上造就了音乐的质朴。出生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作曲家维瓦尔第,在他音乐中,就具有这项典型的特色。维瓦尔第的诞生,可说是意大利巴洛克音乐新的里程碑,在他一生中创作有五百多首协奏曲作品,而他本人也是个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兼音乐教师;他的协奏曲作品不但受到巴赫的重视、并引用作为写作的模板,同时对于其后一百多年的古典音乐协奏曲格式,奠下了基础。

The Purcell Quartet成立于1983年,他们的主要贡献就是在巴洛克室内乐领域,也算得上是这一领域的王者。普赛尔四重奏团使用一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一把古大提琴,一台古钢琴与一台小风琴。除后三者是近期仿古乐器外,其它均为18世纪之乐器。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10-03-16
普赛尔四重奏团演奏的普赛尔奏鸣曲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10-03-16
阿姆斯特丹木笛幻觉四重奏团
Amsterdam Loeki Stardust Quartet





这是全世界第一个专门演奏木笛四重奏音乐的职业团体-阿姆斯特丹木笛四重奏(Amsterdam Loeki Stardust Quartet)。他们按Walter Van Hauwe的指示,挖掘整理木笛四重奏的曲目,足迹遍及了欧洲各大城市的图书馆,找出古谱。Loeki四重奏开始巡回世界各地,所到之处都是让人们惊艳木笛四重奏的职业水平演出。他们所开拓出来的木笛合奏曲目,涵盖从古至今。而Loeki的第一张唱片「L' OISEAU-LYRE 414 277-2」便获得爱迪生唱片大奖,得奖理由是「他们专注以及令人愉快的演奏方式,立刻传达出音乐本身的情境,这是在一个演奏团体的第一张唱片里很难达到的成就。」他们把木笛的技巧吹翻了天,令人折服。在Loeki的影响下,木笛的重奏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繁盛起来。Loeki也一跃成为第一支每年音乐会超过百场,最远行程订到五年后的木笛演奏团体。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10-03-16
Loeki的第一张唱片「L' OISEAU-LYRE 414 277-2」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10-03-16
韦格四重奏团(Quatuor Végh)



韦格是著名的匈牙利演奏家,1935年创建匈牙利四重奏团,1940年创建了韦格四重奏团。

维格四重奏(Végh Quartet,1940-1980)是20世纪中叶以来欧洲最好的弦乐四重奏组之一,而且可贵的是它并没有经历因为人事变化而导致演奏风格发生根本改变的境况,因为最初组成四重奏组的几位成员在近40年的时间里一直维持着原来的组合。1940年成立以来,它的风格以一种精致的方式发展着,其基本特征一直持续到1978年。这是一支典型的中欧乐团,对于大提琴声部有特别的强调,因为他们总是自下而上地建构声音品质。维格四重奏以其对贝多芬和巴托克的弦乐四重奏的诠释而闻名于世,他们也演出和录制过海顿、莫扎特、舒曼、勃拉姆斯和德彪西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对于一支1980年解散的团体来说,它的录音至今依然在乐迷中流行,许多不同的厂牌都发行过他们的录音,包括EMI、Music & Arts、Archipel、Naive、Orfeo等。

维格四重奏1940年成立于布达佩斯,以第一小提琴Sándor Végh(1912-1997)的姓氏命名,另几位最初的成员分别是Sándor Zöldy(第二小提琴)、Georges Janzer(中提琴)和Paul Szabo(大提琴)。Sándor Végh是Jenö Hubay(1858-1937)和Zoltán Kodály(1882-1967)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的学生。他在1935年创立了匈牙利四重奏组(Hungarian Quartet)并且领导这支团体直到1937年。然后他把第一小提琴的位置让给了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家Zoltán Székely(1903-2001),并进而担任了四重奏组的第二小提琴(原先的第二小提琴是Péter Szervánsky、中提琴Denes Koromzay、大提琴Vilmos Palotai)。Székely是作曲家Béla Bartók的好友,乐团很快地就以首演了作曲家的第5弦乐四重奏而知名于世。到1938年的时候,匈牙利四重奏组已经在西欧所有主要的大城市演出过。1940年,Sándor Végh离开了乐团成立自己的四重奏组。

战争期间,维格四重奏组一直在布达佩斯,1946年他们离开匈牙利定居巴黎,由此开启了他们辉煌的国际演出生涯。很快他们就在世界各地展开定期的音乐会之旅,所到之处都赢得了巨大的掌声和喝彩。他们最早的重要录音是1950年代早期录制的莫扎特的6首弦乐四重奏(K. 387, 421, 458, 464, 575, 590,1951-52年录制于巴黎)和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1952年录制于美国波士顿)。1954年他们在EMI录制了巴托克弦乐四重奏全集,也获得了同样的成功。

1960和70年代维格四重奏的声名日隆,即使Sándor Végh在此时平行地发展起他的指挥事业并且经常作为音乐教师,先是在瑞士、然后在德国和奥地利工作也无法影响到他们作为一支弦乐四重奏组的成功。在这一时期,他们继续进行国际巡回演出,录制出版了许多优秀的录音,包括重新录制了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全集(1972-1974,在Auvidis/Valois录制)。1978年第二小提琴Sándor Zöldy和中提琴Georges Janzer离开了四重奏组。后者离开的原因是和他的妻子、大提琴家Eva Czako远赴美国执教于印第安纳大学。他们的位置由小提琴家Philipp Naegele和中提琴家Bruno Giuranna取代。Végh自己则在同一年里开始担任萨尔茨堡学院会社乐团(Salzburg Camerata Academica)的指挥一职,四重奏组在2年后解散。
[ edit_post ]
硬件是基础,软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