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34004阅读
  • 161回复

[原创] 广州黑胶收获之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07-04-12


三家村的效果怎么样? 说来听听。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07-04-12
下面是引用danioy于2007-04-12 00:02发表的:
三家村的效果怎么样? 说来听听。


实在汗颜,两张古典的封面上是德文,都不知道名字和来历。
当时看着不错,老板娘推荐,就买了。205元/张。匆匆忙忙,什么都没问。
三家村大概是指右上角的那张吧。还没有开封。
下面的那个鸟语和五重奏,很好听,比较喜欢。
danioy兄,如果能够指点一二这两张唱片的背景,就非常感激了。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07-04-12
都是口水歌,层次低下,惭愧啊
0000000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07-04-12
下面是引用wxxw于2007-04-11 22:29发表的:
感谢梁溪兄帮我带的管子,让您受累了。


wxxw兄,您太周到了,知道上网饿了,需要干粮。您送来的一袋蛋糕面包,正在享用一二,味道不错。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07-04-12
下面是引用wjb于2007-04-10 09:46发表的:
梁兄此行,为三越各兄弟带来了新的视野,相信能挠起不少朋友对黑胶的热爱.梁兄比我幸福,虽然我处与广州只有1个多小时车程,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去逛逛音响市场.说真的,与梁兄行前交流时,偶曾有个冲动,想到广州与梁兄结伴走马参观.无奈周末有事安排,只好作罢.刚才看了梁兄的收获之旅,实在羡慕不已.不过周六我也有收获,收了两张黑胶,其一是82年香港唱片公司委托JVC制作的梁祝小提琴.(是日本一个女小提琴家演奏),其二是张明敏的《我是中国人精选》,以前我买了同版同封面的CD.比较喜欢。


wjb兄。能不能介绍介绍您的LP器材唱片,调教和听音经验。让我们也能长进一些。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wjb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07-04-12
下面是引用梁溪人家于2007-04-12 00:28发表的:
wjb兄。能不能介绍介绍您的LP器材唱片,调教和听音经验。让我们也能长进一些。

梁兄太抬举我了,说到调教经验及听音经验,实在惭愧.本人是精神高度发烧,器材低度发烧,(关键是粮米不足).家里垃圾器材很多,功放就有四台,CD两台,其中一台是十几年前用了两个月工资买的.DVD一台,山水及松下唱盘各一台.音箱是乐爵士低档版SD30.现在唯一上档次也比较满意的是向老赵采购的S84.那里像梁兄这样幸福,一上LP就是英国君子P3,NAD唱放,40张黑胶大碟.说出来不要见笑,偶现在连专门的唱放的没有,只是借用健伍功放的唱放.所以偶只是过把隐而已.
刚才看到梁兄上传的唱片中,有偶也收集的,像李克勤、徐小凤、苏内、雷安娜等,不知梁兄收集要多少米一张。我们这里港台歌星的很多,古典的很少。听一黑胶烧友介绍,国内制版的质量都比较差,唯一可以的是金碟(JD)的版本。对此,我作过比较,有同感。

明天试着上传几张图片,过过隐。因为偶早上7时多上班,要晚上才回家。
享受生活,与乐同行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07-04-12
右上角这张是著名的奶妈碟,我有CD,下面转一贴介绍一下:

【ZT】
一提起芭蕾舞曲,相信大家都会想起华丽动人的《天鹅湖》、茹毛饮血的《春之祭》等经典舞剧;但在发烧圈里,许多发烧友想到的却是La Fille Mal Gardee。

La Fille Mal Gardee是法国浪漫派作曲家埃罗尔德(Herold)的作品,有人将它译为《园丁的女儿》、也有人将它译为《女大不中留》,而香港发烧友干脆“看图识字”,将它称大奶妈!

《女大不中留》的灵感来自CD封套的铜版画。在这幅画里,各位可以见到一位衣衫不整的少女正在哭泣,她身旁站着的是凶巴巴的老妈。在麦草仓左上角的楼梯间,还有一双落荒而逃的飞毛腿!原来这是一个法国的民间故事,寡妇准备将女儿许配给财主的傻儿子,但遭到女儿的反抗,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并得到了母亲的祝福。

遗憾的是,今天所介绍的这张CD(LIM XR24-013),封面图片黑压压的,连楼梯都看不见,更别说飞毛腿了,实为可惜!

《女大不中留》初演时,由于时间紧逼,部份音乐素材取自当时流行的旋律。1828年在巴黎歌剧院上演时,埃罗尔德保留了精华的部份,重新创作了新的素材,并将巧妙地“借用”了罗西尼歌剧,如:《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及《灰姑娘》的一些片段。

1864年,另一位作曲家苛太尔改写了舞剧音乐。而今天所介绍的录音,却是由英国作曲家John Lanchbery改编及亲自指挥英国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演奏的版本。一部芭蕾舞剧竟经三次的再创作,实属罕见!

坦白讲,《女大不中留》这类老掉了牙的故事,足以让听众闷得集体上吊!幸好舞剧音乐内容高潮迭起,生动有趣,绝无冷场。即使平常不接触古典音乐的朋友,亦会听得津津有味,舍不得关机!

舞剧的开场是《公鸡与母鸡之舞》,在风和日丽的弦乐声中,百鸟争鸣,你甚至可以听到公鸡色迷迷、阴阳怪气的啼声!配器鬼马风趣、引人入胜,非常惹笑。当然,其中亦不乏柔情似水的旋律及充满张力的节奏。

《女大不中留》是1962年的名录音,四十五年后的今天再听,音响历久弥新,细腻处通透细致,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当铜管齐鸣时,动态生猛凌厉,音响金碧浑煌,非常大气!反观许多今日的录音,器材及科技虽然进步了,但录音师的修养却今非昔比!

《女大不中留》的录音地点就在英国伦敦的Kingsway Hall。上一世纪六、七十年代,Decca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录音都出自此处。不幸的是,Kingsway Hall属于伦敦市政府所有,除了租给Decca与其他唱片公司录音之外,也租给民间团体使用。由于档期供不应求,市政局在1983年下令停止与Decca的租约,将Kingsway Hall提供给伦敦市的妇女团体使用!一座曾经为全球音乐与音响发烧友造就了许多不朽录音的殿堂,在无知的官僚眼里,只是一幢没有生命的水泥建筑,令人摇头叹息!

除了黑胶唱片之外,Decca亦曾经推出《女大不中留》的金CD。但论音效,则是经XRCD处理的LIM版全面胜出!Decca版的封面印刷较佳,除非你为了看清楚男主角所露出马脚,否则当然以LIM版为首选!
勇气被公认为人类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它是可以决定其他品质的品质。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07-04-12
奇怪,照片没有了,重新贴一下。

梁兄,下面两张是什么啊,看不清楚。古典吗?
勇气被公认为人类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它是可以决定其他品质的品质。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07-04-12
下面是一张,像素太低了。我回家后重新拍了上传。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07-04-12
感谢Stanley兄对《女大不中留》的介绍,午休时间看了一遍,这下明白了如何去理解这张唱片。看来没有买错。舍不得开封,等器材调教好以后再听。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王安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